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古老的化学毒物,广泛地见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急性CO中毒仍然是当前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职业中毒和常见的生活性中毒之一。CO的毒性效应受到广泛研究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但对急性CO中毒的防治和环境中CO污染的控制,至今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环境中人为排放的CO量每年多达3.5亿~6亿吨,长期接触低浓度CO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受到注意和重视。
CO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与气体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CO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随血流分布全身。CO与Hb的亲和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3600倍,故CO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同血红蛋白结合,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后不易分离。此外,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妨碍了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离解,使血液携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导致组织缺氧。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时,还可以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组织细胞的呼吸过程,阻碍其对氧的利用。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而产生一系列的全身症状。眼部中毒表现只是急性或慢性CO中毒临床表现之一。CO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体内血中HbCO的浓度,而HbCO的浓度又与空气中CO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当浓度为0.02%时,2~3小时即可出现症状,0.08%2小时即可昏迷。
以全身中毒治疗为主,眼中毒表现可辅以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