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化学性眼灼伤
化学性眼灼伤
作者
马志中;李凤鸣
概述

化学性眼损伤分两大部分,其一为工业生产使用的原料、制成的化学品或剩余的废料直接接触眼部,引起化学性结膜角膜炎、眼灼伤;其二,有毒化学物质通过身体吸收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而发生的眼部病变。前者称接触性眼病,后者称中毒性眼病。据统计,在农业、军事、生活中能引起化学灼伤的物质有25 000余种之多。根据全国30个省市主要医疗机构统计资料,在我国引起化学灼伤的化学物质有180余种,其中有机化学物质110余种,无机化学物质有70余种,两者之比为1.67∶1。引起眼灼伤的化学物质可为液体、固体、粉尘、烟雾或蒸气,其中液体占31%,固体占17%,化学烟雾占52%。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性眼灼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眼化学灼伤约占眼外伤的10%,占整个工业性危害的5%~20%。致眼损伤的化学物质有10余大类,主要为酸和碱类化学物质,其次为金属腐蚀剂、非金属无机刺激剂及腐蚀剂、氧化剂、刺激性及腐蚀性碳氢化物衍生物、起泡剂、催泪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发病机制

化学性眼灼伤的程度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作用方式、接触时间、面积以及与化学物质温度、压力及所处状态有关。其局部作用机制有:①氧化作用,如铬酸、次氯酸钠,高锰酸钾;②还原作用,如羧基汞剂、盐酸、硝酸等能结合组织蛋白的游离电子而产生蛋白变性;③腐蚀作用:如酚、黄磷、重铬酸盐、金属钠及各种碱液等作用于组织蛋白,使之广泛变性;④原生质毒:如钨酸、苦味酸、鞣酸、三氯醋酸、蚁酸等与组织蛋白质形成盐类,抑制机体存活必需的钙质或其他无机离子;⑤脱水作用:如硫酸、盐酸;⑥起泡作用:如芥子气、路易士气、二甲基亚砜等。

化学性眼灼伤程度还取决于化学物质穿透眼组织的能力。角膜的上皮、内皮和结膜是亲脂性组织,水溶性物质不易透过,而角膜实质层和巩膜属于亲水性组织,脂溶性物质不易溶解和透过;而具有水溶性,又具有脂溶性的物质则易于透过眼组织。眼球壁的这种特性,只是对稀薄的化学药物在治疗上而言,若较高浓度的酸碱物质进入结膜囊内,菲薄的眼组织是不能抵御的,而且极易被毁坏。

碱性化学物质能与组织细胞结构中的脂类发生皂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双相溶解度,既能水溶又能脂溶,使碱类物质能很快穿透眼组织,因此,碱性化学物质极易渗入深部组织,在组织表面的碱性物质即使被冲洗干净或停止接触后,已渗入组织内的碱性物质也可继续扩散,引起内眼组织的破坏,故在眼的碱性化学灼伤时,眼部组织的破坏是持续性的,可因角膜穿孔或其他并发症而失明。在常见的几种碱性化学物质眼灼伤中,如果浓度和接触时间相同,则以氨对组织的损伤最重,钠和钙次之。氨水在15秒钟内即可进入前房,20%氢氧化铵及5%氢氧化钠30秒钟可使房水pH升高。酸可分有机酸及无机酸两大类。有机酸中以三氯醋酸的腐蚀力较强。酸性溶液基本上是属于水溶性的。酸性化学物质灼伤可使组织蛋白发生凝固,形成所谓凝固性坏死,在结膜及角膜表层组织上形成焦痂。这种焦痂可以减缓酸性物质继续向深部组织扩散。酸性化学物质对眼组织的渗透性和破坏性虽不及同等浓度的碱性溶液强,但亦不能轻视。

病理变化

1.结膜

轻度灼伤时,结膜组织及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加之损伤组织的细胞碎片,形成无菌性黏液脓性分泌物。严重损伤则炎性反应更为明显,由于血管内皮丧失,血管破裂,常常导致局部组织多发性出血或灼伤组织局部血管血栓形成。24小时后上皮开始增殖,1星期后结缔组织形成,黏膜组织被高度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在眼睑和眼球之间形成条索组织,发生睑球前粘连或后粘连,结膜穹隆消失。

2.角膜

角膜组织化学性损害首先表现为细胞核和胞质改变。当细胞水肿变性时,在裂隙灯下观察可见细胞水肿,透明度增加,与此同时,组织黏附力减低,以致在上皮细胞间液体积聚,导致前弹力层与上皮层间分离。重则胞核碎裂,细胞破裂,细胞死亡,整个细胞凝固,胶原凝结,类黏蛋白变性,结构蛋白遭到破坏,以致角膜实质层在几天之内发生溶解,而导致眼球穿孔。如果损伤在结角膜缘部位,可见有结膜上皮向角膜内移行,大片结膜细胞覆盖角膜,结膜下结缔组织也可伴随上皮细胞移行,临床表现为假性翼状胬肉。角膜实质改变常继发于角膜上皮和角膜内皮的损害,尤其是角膜内皮的损害。内皮细胞对化学性损害较上皮更为敏感,轻则细胞肿胀,重则细胞皱缩,细胞退行性变,细胞肥大簇集成块和似Hassall-Henle体的透明蛋白样沉淀。一旦角膜上皮和内皮受损,实质层即发生水肿、混浊。新生血管形成通常是化学性眼灼伤的显著特点,分浅层和深层新生血管。浅层新生血管位于角膜表层,深层新生血管位于实质层浅层。如果组织完全凝固,受损组织脱落并为纤维组织所代替,从而形成纤维血管化的角膜翳,甚至白斑,成为永久性病理性损害。

电镜观察表明,实验性碱灼伤即刻制片观察可见角膜组织有广泛的破坏和上皮细胞皱缩,修复过程中再生上皮细胞形态异常,有多腔包囊,在缺损的上皮边缘可见基底细胞,3个月后仍可见细胞形态不规则。长期上皮缺损(大约2周后),基底膜可见斑点状侵蚀表现,此时角膜溃疡形成,角膜实质网状的胶原纤维束裸露。Pfister RR等的实验性碱灼伤角膜组织电镜观察发现,灼伤后角膜溃疡部成纤维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维生素C缺乏病组织学表现相一致,并强调指出,这种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就是局部组织的维生素C缺乏病。整个角膜灼伤,全部角膜内皮细胞遭破坏时,几天后在房角组织可见成纤维细胞,进而形成结缔组织的角膜后膜;而角膜组织部分灼伤时,内皮细胞产生退行性变,并很快为附近的正常内皮所代替,形成细胞性角膜后膜,其间有胶原纤维、新生的角膜内皮及后弹力膜等组织结构。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常规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化学性结膜角膜炎和眼睑灼伤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脱离接触。

2.眼球灼伤者应立即就近冲洗,仔细检查结膜穹隆部,去除残留化学物质。

3.预防感染,加速创面愈合,防止睑球粘连和其他并发症,严重眼睑畸形者可施行成形术。

4.散瞳,可用1%阿托品,以防止虹膜后粘连。

(二)早期(紧急)处理

1.尽快而充分的冲洗

是减少组织损伤的最关紧要的急救办法。鉴于碱对眼组织的穿透极快,冲洗必须争分夺秒。现场冲洗比什么都重要,工作场所附近没有自来水设施的,可放置一盆清洁水,盖好备用,万一有酸碱溅入眼内,立即将面部浸入水盆,拉开眼睑转动眼球,摆动头部,将溅入眼内及面部的酸碱洗掉,浸洗10~15分钟。冲洗液可用生理盐水、中和液、自来水或其他净水。要详细探查上下穹隆部有无隐藏的化学物质颗粒,以免继续对眼组织产生腐蚀溶解作用。在紧急冲洗之后,还应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延长冲洗时间,如果为有机溶剂,冲洗时间可短些。

2.中和治疗

意在中和组织内的酸性与碱性物质。酸灼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磺胺嘧啶钠结膜下注射。碱灼伤则选择维生素C注射液作结膜下注射。

二、特殊治疗

治疗围绕促进上皮愈合,控制溃疡发生或促进愈合和防止并发症发生三个重点。

(一)促进上皮创面修复

选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

1.泪液替代物和润滑剂。

2.严重的干眼用泪小点封闭术。

3.闭合眼睑(加压包扎,睑缝合术)。

4.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5.纤维连接蛋白。

6.表面生长因子。

7.眼表(结膜或角膜缘)移植。

8.羊膜移植。

(二)控制溃疡和促进愈合

1.伤后10天后限制皮质激素的应用,除非上皮完全愈合。

2.下列治疗选择1项或1项以上:

(1)促孕激素(黄体酮)。

(2)抗坏血酸(维生素C)。

(3)枸橼酸。

(4)组织黏合剂和软性角膜接触镜。

(5)结膜覆盖。

(6)角膜移植:修补植片,板层移植,穿透移植。

(三)防止并发症

选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

1.抗青光眼药物(通常用减少房水生成药)。

2.睫状肌麻痹剂。

3.结膜粘连分离(玻璃棒)。

4.长效抗炎药物。

5.维生素A。

6.在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前行眼表组织移植。

(四)严重化学灼伤的治疗

这里说的严重眼表化学伤是指Roper-Hall(1965)分类的Ⅳ级(角膜混浊看不到虹膜和瞳孔,角膜缘缺血大于1/2周围),或是Dua HS、King AJ和Joseph A(2001)修订的新分类的Ⅳ~Ⅵ级[预后不确定到很差;角膜缘受累范围大于1/2到全圆周;结膜受累范围大于50%至100%(全部)受累;可比评分(Analogue Scale)6.1~12(角膜缘受累时钟位)、51%~100%(结膜受累面积)]。

在对角膜缘干细胞充分认识和自体角膜缘移植,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或羊膜移植等技术问世之前,这些严重的眼表烧伤,依靠常规的处理措施一般预后较差或很差。

角膜上皮的修复从角膜缘干细胞而来。修复过程是采取从周围向中心区生长。同时也延着角膜缘迁移生长的方式进行。而结膜的干细胞是位于穹窿部,修复损伤时它们分别向球结膜和睑结膜方向生长去覆盖创面。

对角、结膜干细胞的认识和新技术的重要进展归结到一点是促进眼表损伤组织的再上皮化。获得再上皮化修复的角膜才能防止组织溶解、穿孔或基质变薄,防止感染,减少后来的血管化和瘢痕化。结膜的尽早修复也是防止后来发生瘢痕缩窄、干眼和为角膜损伤修复创建良好环境的重要前提。

严重的眼表烧伤的治疗,包括自体角膜缘移植、同种异体的角膜缘移植、羊膜移植结合全身免疫抑制剂和自体血清的应用。

自体角膜缘移植适用于单眼眼表的烧伤,角膜缘烧伤严重而广泛,结膜烧伤面积较小的病例。前提是健眼有可利用的角膜缘供体资源,突出优势是不引起排斥反应,促进修复作用最佳,不需要免疫抑制剂。缺点是双眼烧伤时此方案无法实行。

同种异体角巩缘组织移植适用于那些双眼烧伤的病例。基本的方法是利用眼库内供体眼的周边区角膜或角膜缘组织移植到患眼。尽管宿主细胞最终要将这种组织排斥掉或取代移植组织,但会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排斥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免疫诱导期,与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产生了“时间差”。当免疫排斥发生时损伤创面的上皮化过程已经完成。移植的这些“过渡性”组织,在它们被排斥掉或被宿主细胞替代之前,对组织愈合发挥了重要的支架和桥梁作用。在它们被排斥之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作用于机体其他部位的大面积皮肤烧伤,通常采用同种异体皮片移植相似。为了避免异体移植组织的快速排斥,并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A和皮质类固醇药物会明显减轻排斥反应和延长移植组织存活的时间,为损伤的愈合争取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好的结局。

(五)治疗过程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1.正确认识上皮、实质修复的相互关系和皮质激素的恰当应用。单纯的上皮损伤和可正常修复的实质损伤,在很好控制并发症(如感染)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预期的时间阶段完好地修复。但在严重的烧伤、实质的溶解坏死、溃疡形成时,上皮的修复是以实质的修复为前提的,这时促进溃疡的愈合是为关键。尤其合并广泛结膜和角膜缘严重烧伤时,角膜缘的缺血和大面积的组织缺损使再生细胞移行困难,使溃疡愈合更加缓慢而艰难,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更为加大,这时不应使用抑制组织修复的药物。皮质激素在控制早期炎症性改变是有益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伤后10天,应严格控制使用。否则会明显延缓溃疡的愈合而起到不良作用。直到上皮组织完全修复,对减轻晚期的过度瘢痕化和血管化又会有所帮助。

2.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是求得更好预后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对广泛而严重的烧伤来说,靠自然的修复过程,即使良好地控制了并发症发生,也会历时很长,而且修复以后的角膜血管化、瘢痕化、干眼和睑球粘连等并发症也会很重。因此,应该在伤后的早期阶段就采取主动的外科手段促进损伤组织的快速愈合,比如单侧烧伤病例,可行自体结膜移植,角膜缘组织移植等,如为双侧损伤则可以采用羊膜移植和有活力(新鲜)的眼表组织移植,手术的要点是充分清除坏死和感染以及无活力的组织,提供一个能与移植组织迅速愈合的新鲜创面。如果在植片下形成感染和坏死则会适得其反。

3.化学烧伤眼的角膜移植问题 除非作为穿孔局部修补或移植,否则不能在伤后早期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因为在一个炎症尚未稳定的伤眼实施移植,植片会被毫无例外地排斥掉。晚期作为增视性角膜移植应该视条件而定,深达浅层实质的血管翳眼应采用板层移植,因为这可以避免实质和内皮型排斥;深层血管翳眼可以采用深板层的移植,至少可以避免内皮型排斥。全角膜的混浊伴有严重的角膜缘和结膜瘢痕化,必须行穿通角膜移植时,应当在自体的角膜缘移植术后半年至1年再行穿通移植。广泛瘢痕和血管化伤眼,如不行角膜缘移植,穿通角膜移植应在伤后1年以上待修复过程和充血状态完全消失以后才能实施。即便如此,一些退行成为血管影子的角膜组织在手术和异体植片的刺激下也很快活化导致严重排斥,使移植手术失败。对合并有严重睑球粘连、睑内翻、泪液缺乏、角结膜广泛血管、瘢痕化和角膜后膜的伤眼,与其说勉强实行穿通移植更不如选择人工角膜。另外在合并有继发青光眼的病例,应先将青光眼有效控制以后再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化学烧伤的预防

从事化学工业的场所及化学研究实验室必须有自来水设施,最低限度也要有一缸清洁水备用。

化学烧伤除了有意伤害,多为意外致伤,常常因为从业人员麻痹大意,不按规程操作,缺乏安全操作常识引起。所以凡是这类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常规进行训练和教育。在进行操作中应常规戴好防护镜,应让每个从业人员都知道一旦事故发生,首要的是就地冲洗而不是送医院。

来源
中华眼科学:全3册(下),第1版,978-7-117-18948-4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眼部热烧伤 下一篇:化学武器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