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orbital penetrating wound and orbital foreign body
眶穿孔伤(orbital penetrating wound)和眶内异物(orbital foreign body)是由外界物体刺入和进入眶内引起的,两者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诊断上所有眼眶穿通伤均应考虑眶内异物存留的可能,故一并论述。
眼眶穿孔伤是指锐器切割或穿刺损伤眶内组织。常见的致伤物为尖刀、锥、剪刀、伞尖、铅笔尖、削尖的木棍、树枝、玻璃片、注射针头和其他尖头工具。致伤物可由眼睑、球结膜或穹隆部结膜进入,通过眼球和眶壁之间损伤眶深部组织,亦可穿通眼球刺入眶内造成损伤。单纯眶穿通伤并不多见,多同时合并有眼外肌、眶内神经,眼球和视神经、鼻腔和鼻窦、颅脑或颌面损伤。
外界物体进入并滞留在眶内为眶内异物。由于眼眶周围有骨壁保护,眶内异物多从前方穿过眼睑经眼球与眶壁之间或穿通眼球进入眼眶深部。高速飞行的子弹或弹片可穿过眼眶进入颅内或眶周组织。眼眶穿通伤的致伤物折断和滞留在眶内,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
眶内异物多为金属异物和植物类异物。金属异物多因枪弹射击或爆炸弹片击伤,如猎枪误伤和战伤等,故以铅弹、铁屑、铜片为主;植物类异物多见于树枝或植物杆刺伤,尖端折断存留眶内,亦可见筷子、铅笔或各种笔尖;沙石多见于工矿爆破或意外事故,玻璃异物多见于车祸,塑料异物见于玩具枪和日常生活中损伤。
1.致伤物以一定的力量和速度作用于眼睑和眼眶区,刺伤和撕裂眼睑、结膜和眼球组织,达眼眶深部,多为杆状物损伤。
2.身体以一定的速度撞向致伤物,多见于骑摩托车摔伤、车祸甩出,高处和高空坠落、摔倒跌落等。
3.高速飞行的子弹弹片和爆炸物碎片,以穿切的形式进入眶内,并伴有一定的震荡损伤。
1.机械性损伤
锐利器械或异物在穿过眼睑和眶内组织时,造成贯通、切割、撕裂损伤。高速异物进入眶内,造成冲击和震荡损伤,如眶内组织出血、水肿,眼球损伤包括眼内出血、晶状体脱位、脉络膜裂伤、视网膜震荡水肿出血和脱离。高速子弹强烈冲击震荡造成的视网膜脉络膜裂伤、出血及坏死,称为弹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外界物体刺入和异物进入眶内时,可将睫毛、眼睑皮肤碎片和结膜带入眶内,可形成眶内异物和迟发性眶内囊肿。
2.细菌感染
造成眼眶穿孔伤的物体本身带有致病菌,刺入眶内可引起感染。致伤物将眼表存在的细菌带入眶内,同样也可引起眶内感染。枪弹伤由于异物高速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热,自然消毒,很少感染。而植物类异物表面不平,含较多病原菌,早期常引起眶蜂窝织炎和眶脓肿,长期存留引起眶内肉芽肿反应和瘘管形成。
3.瘘管形成
眶内植物类异物如不能及时取出,将引起反复发作的眶内化脓性炎症和瘘管形成。瘘管多开口在上、下眼睑或眶周皮肤,少见开口于结膜穹隆部,瘘口经常排出脓性分泌物。文献报告植物类异物存留30天以上均形成瘘管。
4.化学性损伤
铁质异物存留,周围软组织常有铁锈沉着,但很少影响功能。纯度较高的铜异物,可引起非细菌性化脓性反应,造成周围组织坏死,异物移位和排出。铅是一种非活泼金属,在软组织内,表面很快形成一层碳酸盐,此物质不溶于水,因而不发生化学反应,故铅弹在眶内存留,一般不会引起铅中毒。砂、石、玻璃、塑料在人体内只引起机械性损害,不发生化学反应。
5.异物性反应
眶内异物,无论化学性质如何,均可引起组织反应,最终被纤维组织包裹。这种纤维包裹具有双重意义,既可孤立异物不对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也可引起继发性功能障碍。如邻近眼外肌瘢痕粘连,影响眼球运动和造成复视;异物邻近视神经形成纤维机化团块,可影响视神经的功能和血液供应,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植物类异物存在将引起严重的生物组织反应。
1.CT检查
一般同时采用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3mm,软组织窗和骨窗双窗位显示。CT 软组织窗图像可显示眶内软组织肿胀、眼球形态、视神经和眼外肌有无断裂、眶内血肿等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眶内金属、砂石、玻璃、塑料异物和大多数植物类异物。
一般金属异物CT值在+3000Hu 以上,合金在+2000Hu 以上,在CT软组织窗图像上呈现高密度影,伴有明显的放射状伪影和放大效应。可利用骨窗或加大窗宽和提高窗位方法消除伪影、显示异物的大小和形态。
砂石和玻璃异物CT值一般在+250Hu~+600Hu之间,与眶内组织密度差别较大,在软组织窗CT片上显示为眶内异常高密度影,形成鲜明对比,不难诊断。一些含有金属的玻璃异物CT值更高,可显示轻度放射状伪影。硬橡胶类异物与砂石有类似的 CT表现,边界清楚,无放射伪影。
塑料异物可为负值,但多数在0~+20Hu 之间,在软组织窗CT片上与眶脂肪可明确区分,但与眼外肌密度类似,需要根据形态和眼外肌走行方向进行鉴别。
植物类异物存留早期,一般均为低密度的负值区,需与脂肪组织区别。长期存在的植物类异物侵入组织液后可表现为高密度。长期存在的植物类异物,周围有肉芽肿形成,可显示为不规则高密度区。多数眶内植物类异物均可在软组织窗CT片上明确显示。
2.超声探查
超对眼眶软组织损伤的显示不如 CT 清晰,故眶穿孔伤和眶内异物较少采用超声探查。但对有经验者,眼外肌和视神经断离可发现相应暗区条带不显示。眶内血肿显示为无回声暗区。眶内异物周围有脓肿形成时,超声可见眶暗区内强回声光斑。
3.X线平片
可发现眼眶骨折和金属异物。眼眶 X 线正、侧位拍片,可显示金属或高密度异物及其大小和形态。
4.MRI扫描
眶内磁性金属异物存在,检查时可在磁场下运动,造成组织再次损伤,以及形成较大的异物伪影,影响周围组织成像,故列为禁忌。仅当 X 线片和 CT 扫描排除眶内金属异物,不能明确有无较低密度眼眶异物,而临床高度怀疑眼眶异物存在者,可行 MRI 检查。MRI 对眶内植物类异物、塑料和有机玻璃异物显示优于 CT。植物类异物在 T1WI 和 T2WI 均为低信号。
1.急诊处理
首先应清洁伤口周围出血和污染物,详细检查伤口,加压包扎,急诊CT检查。怀疑颅脑损伤请神经外科会诊。
2.眼眶穿孔伤的处理
眼眶穿孔伤如需手术处理,由于组织肿胀,局部麻醉效果不佳,应尽可能采用全麻。①自行闭合的伤口:伤口较小,自行闭合,且无眼球和眶内重要结构损伤者,可仅给抗感染治疗。②有眶内组织脱出的创口处理:脱出破碎的脂肪组织可以剪除;血肿应清除或引流;眼外肌或肌腱断裂者应争取一期的修复;泪腺损伤和脱位缝合法复位;内、外眦韧带断离或撕裂应予缝合解剖复位;眼睑或结膜伤口适当缝合。眶压高、肿胀严重应放置橡皮条引流24~48小时。
3.眶内异物的处理
任何眼眶穿孔伤,均应检查有无异物存留,尤其是注意眉毛、睫毛或皮肤碎片等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异物,术中尽可能予以清除。
(1)植物性异物
所有的植物性异物,均应尽早彻底取出。强调术前CT和MRI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和深度的重要性,以及手术中不要满足于取出一块、应仔细探查残留异物及清除所有植物性碎渣。临床经常见到多次手术仍有较大异物残留的情况。
(2)金属异物
小的金属异物,如无功能性障碍,一般可不取出。较大的异物,影响眼球运动应取出。眶深部邻近视神经的较大异物,为预防视神经萎缩,可采用外侧开眶取出。铜异物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最终需取出。
(3)塑料、砂石、玻璃等异物
为非刺激性异物,如未造成功能障碍,无炎症反应可不取出,否则,亦应手术取出。
(4)橡胶和橡皮类异物
应当尽早取出。
4.防治感染
应尽早全身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清创缝合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面,并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旦发生感染,应考虑异物存留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有脓肿形成,尽早切开引流。
5.并发症处理
颅脑和鼻窦损伤应请专科医师会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