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
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eredopathia atactica polyneuritiformis

中文别名 :Refsum病;植烷酸病

作者
张明;严密
概述

Refsum病,又名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植烷酸贮积病,1945年首先由Refsum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因植烷酰-CoA羟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2(PTS2)受体缺陷,导致α氧化作用缺陷,使植烷酸不能通过常规的β氧化降解,而聚集在血液和组织,取代组织中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和甾醇结合,导致表皮基底和基底上层脂质空泡形成,进而产生相应的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1.PHYH基因突变

PHYH定位在染色体10pter-p11.2,编码植烷酰-CoA羟化酶,植烷酰-CoA羟化酶是一种41.2kD的过氧化物酶蛋白,载有PTS2,可与过氧化物酶体中的PTS2受体相结合,催化植烷酸α-氧化过程中的第一步。90%以上的病例该基因发生29种不同的变异,包括错义突变、中间缺失、插入、剪接位点变异等。原位杂交分析显示此酶在脑内定位在皮质的细胞上颗粒层、齿状回、海马、浦肯野细胞层、深部的小脑核、三叉神经核、外展核、面神经核、耳蜗和前庭神经核、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的核层。PHYH基因突变可使此酶发生缺陷,最终导致植烷酸贮积,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

2.PEX7基因突变

PEX7定位在染色体6q22-q24,编码PTS2受体,后者通过与载PTS2信号的过氧化物酶(如植烷酰-CoA羟化酶)结合,催化过氧化物酶膜蛋白的转运。近10%的患儿该基因发生变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生化检查

血浆中植烷酸>200μmol/L(正常水平<10μmol/L),降植烷酸<2μmol/L(正常水平<3.0μmol/L),植烷酸/降植烷酸比值增加;六氢哌啶羧酸浓度植烷酰-CoA羟化酶缺陷者升高,PTS2受体缺陷者正常;红细胞缩醛磷脂浓度植烷酰-CoA羟化酶缺陷者正常,PTS2受体缺陷者可降低。

2.脑脊液检查

蛋白细胞分离。

3.影像学检查

颅脑MRI检查可显示皮质脊髓束、小脑齿状核和胼胝体的对称性改变。

4.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非均匀减慢,为多发性神经脱髓鞘性改变。

5.神经活检

周围神经肥大性改变,髓鞘广泛脱失与再生,形成洋葱样改变。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饮食治疗

食物是植烷酸唯一的来源,限制饮食可降低血浆和组织中植烷酸水平。完全避免绿色植物,并减少食用动物脂肪组织、牛肉、羊肉、乳制品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如金枪鱼、鳕鱼;家禽、猪肉、水果和其他蔬菜可食用;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热量(高碳水化合物),以防止体重下降。饮食治疗应在患儿神经系统发展到显著恶化之前进行并终身坚持。最近研究表明,CYP4亚型酶可以清除储存在体内的植烷酸,食用海洋无脊椎动物或高等植物分泌物中富含的氯贝丁酯添加物可降低植烷酸水平。

2.对症治疗

如听力丧失可植入人工耳蜗。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肌病。适当的肠外营养和液体疗法以维持血糖水平,防止酮症。

3.血浆置换

主要用于症状严重或迅速恶化的患儿,以及少数饮食治疗失败的患儿,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4.酶替代和基因治疗

正在研究中,可能最终取代限制饮食和等离子或白细胞分离法。

预防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疾病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严格的低植烷酸饮食或血浆置换或脂质血浆分离,可使血浆植烷酸浓度降低,进而缓解鱼鳞病、感觉神经病、共济失调等症状。如果先证者已确定存在PEX7PHYH突变,应对携带者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及产前诊断。

来源
实用儿童脑病学,第1版,978-7-117-23598-3
上一篇:神经鞘髓磷脂沉积病 下一篇:瞳孔不等大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