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属后组脑神经,位于颅后窝,受损伤的机会相对较少,多因骨折线波及颈静脉孔及舌下神经孔所致,严重时可伴发面听神经损伤。舌咽神经受损后患者吞咽困难,患侧咽反射消失或减退,舌后1/3味觉丧失;迷走神经受损后表现为伤侧软腭运动障碍,声带麻痹而声嘶;副神经受损时患者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出现垂肩;舌下神经受损表现为半侧舌肌萎缩,伸舌偏向患侧。后组脑神经损伤治疗主要以神经营养及血管扩张药物为主,对吞咽困难者可予放置鼻胃管。
病因学
后组脑神经损伤少见,头枕部受力致颅后窝骨折、颅外颈枕部弹片伤,偶可损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骨折线多累及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孔。此外,由于舌下神经硬膜鞘附着于舌下神经入口的边缘,头部损伤时,脑的移动可引起神经的撕裂伤。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后组脑神经麻痹的治疗多采用以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物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同时注意误吸和排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病人因呛咳进食困难时,放置鼻胃管维持营养,也可早期行胃造瘘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因副神经为单纯运动神经,行神经吻合有一定效果,尤其是颅外段损伤。若副神经损伤在3个月内有恢复迹象者,可继续行保守治疗,否则应在损伤1年内尽早行神经粘连松解术或神经吻合术;超过1年者,神经缝接效果不理想,当局部关节运动严重障碍时,可采用肩胛提肌移位代替斜方肌功能的重建术。
作者
王剑;顾欣祖;刘明铎;
来源
中华眼科学:全3册,第1版,978-7-117-18948-4
神经外科学,第1版,978-7-117-09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