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相关眼病是指由颈内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的一过性黑矇、视网膜动脉栓塞、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缺血综合征等一系列急、慢性眼部缺血综合征。
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和颈动脉瘤,其他原因还有先天性肌纤维发育不良、颈动脉周围病变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颈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岩骨段和海绵窦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营养结构的改变,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颈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约10%~29%的脑缺血事件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27.3%,卒中发生率为15.2%,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为12.1%。
颈动脉狭窄可导致一过性黑矇,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栓塞,静脉淤滞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aemic syndrome,OIS)等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眼部病变。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眼缺血性疾病多为急性表现,主要指黑矇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所致的视功能急剧减退,黑矇最常见原因是从粥样硬化颈动脉来源的血栓栓塞引起的眼短暂性低灌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则是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完全阻断。而由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缺血性表现,早期可能无任何眼部症状,主要是与持续性眼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这种眼部慢性缺血机制是由于眼动脉慢性低灌注压导致弥漫性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增加所致。
颈内动脉约在第四颈椎水平(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由颈总动脉发出,管径约5mm。整个脑部血供约有70%~80%来自颈内动脉,每侧颈内动脉约以300~400ml/min的血液供应同侧眼眶及大脑前部,大部分血液流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走行分为四段:颈段(颅外段)、管段(岩骨段)、海绵窦段(虹吸部下半)和床突上段(虹吸部上半),其主要分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来自床突上段,在DSA上大多可以显影。临床上将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合称为虹吸部,是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之一。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第一个较大分支,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移行为床突上段处发出。随视神经下外侧经视神经孔入眶,最终至内眦处分为眶上动脉和鼻背动脉,末梢支与颈外动脉分支吻合。
单侧颈内动脉出现供血障碍的主要代偿途径:①对侧颈内动脉通过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供血;②椎基底动脉系统通过后交通动脉供血;③颈外动脉系面动脉的鼻外侧动脉与眼动脉的鼻背动脉相连供血;④颈外动脉系颞浅动脉的颧眶动脉与眼动脉的泪腺支、睑支相连供血;⑤颈外动脉系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蝶腭动脉与眼动脉的鼻背动脉、筛动脉相连供血。
1.颈动脉二维显像-多普勒超声
将多普勒彩色血流测定和B超实时成像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不仅能显示颈动脉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还可显示颈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血栓。AbuRahma等对91例DSA检查为颈内动脉闭塞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87例与DSA结果一致,符合率97%、敏感性91%、特异性99%。另外,将颈动脉超声与TCD有效结合起来,也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准确率。
2.MRA
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重建这些动脉的影像;还能准确显示颈内动脉的血栓斑块、有无夹层动脉瘤等。但是,缓慢或复杂的血流常会造成信号缺失,夸大颈内动脉的狭窄度。目前的增强MRA检测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明显优于普通MRA,其成像质量已非常接近DSA(图1)。

图1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MRA图像
3.CTA
是一种低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方面应用很多,能准确反映颈动脉分叉处的狭窄率、狭窄范围及钙化等情况;能直接显示颈内动脉钙化斑块,并对不稳定斑块作出初步评价。对于怀疑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般将超声波作为一线检查方法,不能确诊时,CTA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
4.DSA
随着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TA及高分辨率MRA的广泛应用,DSA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手段,已不再作为普查、初诊、随访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是,鉴于DSA对病变评价的高度精确性,它仍是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SA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详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帮助确定病变性质如溃疡、钙化及血栓形成等;还能了解并存的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图2)。

图2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DSA图像
颈内动脉狭窄治疗目的是改善大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症状,预防发生脑卒中。目前已证实,恢复大脑的正常血流可以达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者,行手术干预后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远低于药物预防组。因此,对于此类颈内动脉狭窄,无论是否有症状,采用手术治疗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已被逐渐接受。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后,视网膜微循环得到改善,眼底多发棉绒斑小时,部分患者视功能得到改善;甚至已经形成的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也能得到良好控制。
总之,颈内动脉狭窄可导致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眼部病变,对缺血性眼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系统检查可能会发现已存在的颈内动脉狭窄改变,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恢复眼部正常血流动力学,不仅能有效预防脑卒中,还能保护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