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erebral cysticercosis

作者
童绎
概述

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是由猪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50%~70%的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最常见的CNS寄生虫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一带,目前呈下降趋势。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是猪绦虫(有钩绦虫)的中间和终末宿主。感染途径有两种,最常见的是外源性感染,即人体摄入带有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是因不良卫生习惯虫卵被摄入体内致病;少见原因为内源性感染即肛门-口腔转移而形成的自身感染或者是绦虫的节片逆行入胃,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化溢出六钩蚴,蚴虫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并发育成囊尾蚴,寄生在脑实质、脊髓、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

病理学

典型的包囊大小为5~10mm,有薄壁包膜或多个囊腔。儿童常见由数百个囊尾蚴组成的粟粒样包囊。囊虫寄生在脑部,产生异体蛋白和异物反应,出现病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水肿、血管增生和成纤维细胞增生,随后幼虫被纤维包裹产生脑组织肿胀、坏死和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慢性期产生脑萎缩、视神经萎缩、囊虫机化和钙化。机化和钙化的囊虫可以使慢性炎症继续,成为对周围脑组织机械和化学刺激的根源。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血和脑脊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可能正常或淋巴细胞数增多和压力升高,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液囊虫抗体阳性。

2.头颅CT检查

能显示囊虫的位置、数量、大小、是否钙化以及脑水肿、脑积水和脑室形态。脑囊虫在CT所见主要为集中或散在的直径0.5~1.0cm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可呈低密度、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头节可强化。

3.头颅MRI检查

根据囊虫感染的先后时间不同,可分为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特征性的表现为多发小囊型,多散在分布于脑实质的皮质区,能见到囊壁内侧偏于一侧有一点状影为头节,增强后囊壁或头节不增强或轻度增强(图1)。

图1 脑囊虫MRI表现

囊壁内侧偏于一侧有一点状影为头节,增强后囊壁或头节不增强或轻度增强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常用药物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①吡喹酮(praziquantel):是广谱抗寄生虫药,应先从小量开始,每日剂量为200mg,分2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可逐渐加量,每日剂量不超过1g,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囊虫数量少、病情较轻者,加量可较快;囊虫数量多、病情较重者,加量宜缓慢;2~3个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②阿苯达唑(albendazole):又称丙硫咪唑,广谱抗寄生虫药,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成人总剂量为300mg/kg,1个月后再进行第2疗程,共治疗3~4个疗程。用药后,死亡的囊尾蚴可引起严重的急性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急骤增高,并可引起脑疝,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应给予皮质类固醇或脱水剂治疗。

对单个病灶(尤其是在脑室内者)可手术摘除,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以缓解症状,有癫痫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来源
神经病学(第8版),第8版,978-7-117-26640-6
下一篇:脑型肺吸虫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