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trabismus fixus
固定性斜视(strabismus fixus)是单眼或双眼由于眼外肌的异常牵拉而固定在某一个眼位,不能向其他方向运动,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发病者病因与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有相似之处,多由于出生时有某一条眼外肌麻痹,而其拮抗肌挛缩所致。而后天发病者多由于外伤或高度近视等后天因素引起,眼外肌发生粘连或眼外肌的病变导致各眼外肌力量配比失衡而引起斜视。
由于这一类患者多以眼外肌解剖及功能受损为发病原因,因此手术多以矫正眼位,改善外观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也以解除挛缩和限制为主,必要时为了达到第一眼位正位的美容效果,可以将眼球固定于正前方。
属遗传性疾患,为先天性双侧(或单侧)内直肌或外直肌肥厚的纤维组织替代所致的眼球偏位。
临床上将固定性斜视又分为固定性内斜视和固定性外斜视(被动转眼试验不能将眼球牵引至内转位)。
1.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疗效很难令人满意。
2.手术目的和结果是改善头位,手术方法以下直肌断腱术为主,术后眼位可以改善但不能恢复眼球运动。由于肌肉纤维化紧紧贴住球壁,术中斜视钩伸入困难,应避免损伤球壁。
3.有些病人可以考虑适当矫正上睑下垂,以能暴露瞳孔改善头位为目的。由于没有Bell现象,为避免引起术后的暴露性眼病,手术应欠矫。术式以额肌悬吊术为宜。
4由于.下直肌断腱术效果很难预测,所以下直肌断腱术与上睑下垂矫正术应分期进行。
固定性斜视也可表现为固定性外斜视,此种情况常一般不合并上睑下垂,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牵拉实验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
继发性固定性斜视:后天性固定性斜视可伴随淀粉样变性或高度近视,临床可见高度近视病人继发固定性内斜视,最初无斜视,以后出现间歇性内斜再到恒定性内斜是,最后发展为固定性内斜视。根据病史,继发性固定性内斜视与先天性广泛纤维化综合征不难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病因不同,继发性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先天性广泛纤维化综合征。
1.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纠正不良用眼习惯。
2.积极治疗屈光不正,避免斜视发生。
3.做眼保健操,以解除眼部疲劳。
4.手术后病人应注意用眼卫生。
5.定期复查。
6.需要配镜时应每3~6个月复查1次。
7.戴角膜接触镜应注意卫生,配镜方法正确,避免角膜损伤和感染。
8.共同性斜视多发生在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为间歇性,后期为恒定性。家长应注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避免看一件物体的时间过长而形成斜视。
9.麻痹性斜视的病人常出现复视、眩晕、恶心及步态不稳,应注意安全,必要时有专人陪伴。
10.嘱弱视患儿家长常监测患儿视力变化,根据需要随时更换眼镜。
对先天的语言发育障碍、听力损伤、斜视等疾病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