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斜视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他斜视合并存在。
常见的病因为成对旋转肌肉——内旋肌和外旋肌间的不平衡,如产生内旋的肌肉有上直肌和上斜肌,外旋肌有下直肌和下斜肌。上斜肌麻痹中常有外旋斜视。旋转斜视也可无明显的麻痹成分,如在DVD、A-V综合征中。其他如内分泌性眼病,重症肌无力,斜头,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异位,继发于视网膜牵拉等中也可有旋转斜视。近年来新兴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黄斑转位术是产生医源性旋转斜视原因之一。
与光学性旋转隐斜不同,应用柱镜片消除旋转斜视的效果不肯定。对有症状的旋转斜视,一般需要手术。对已有的垂直旋转肌功能异常或麻痹者,可以选择减弱亢进的肌肉或加强力弱的肌肉,应选择在其功能位垂直旋转斜视最大那条肌肉手术,如一侧上斜肌麻痹病人,该侧下斜肌可能有亢进,除发生上斜视外还有外旋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后可同时矫正上斜视和旋转斜视;如该侧下斜肌无亢进,而上斜视只出现在上斜肌作用的方向时,行上斜肌加强术,同样可矫正上斜视和旋转斜视。因对旋转垂直肌减弱或加强手术,可能在矫正旋转斜的同时造成新的垂直偏斜。Harada-Ito术(上斜肌的前徙和侧移)及其改良术式仅有矫正外旋斜视作用。如不能利用上斜肌,则可将下直肌向鼻侧移位和上直肌向颞侧移位可矫正在下方的和原在位的外旋斜视;在内旋斜视时,则向相反方向移位。这种手术可以矫正旋转斜视平均10°(8°~12°)。其他矫正旋转斜视而不引起水平和垂直斜视的术式包括:所有直肌止端的斜行后徙(slanted recession),水平直肌垂直转位,上下斜肌的前部转位等。这些手术也可用于矫正眼球震颤病人的代偿头位。术后通常有暂时的过矫,即外旋斜视变成内旋斜视,这是对影像倾斜知觉适应的持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黄斑转位术后的旋转斜视需要特殊的处理。在旋转斜视< 15°,无旋转复视的症状,可不手术。旋转斜视超过15°,或伴有水平、垂直斜视和旋转复视,可以手术。由于黄斑转位术一般将黄斑向上移位产生内旋,矫正的术式为加强外旋:下斜肌前徙和转位,和上斜肌的后徙。或在斜肌手术外再将2条或4条直肌的肌束转位到邻近肌肉止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