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tervillous thrombus
作者
刘伯宁
概述
绒毛间血栓(intervillous thrombus)系绒毛间隙内结节状凝血块,不含绒毛成分。继发于胎儿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漏出,可能是胎儿向母体出血的现象。胎儿的血红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已确定胎儿红细胞在绒毛间的血栓内。大部分血栓位于胎盘的中央部,少数病变也可发生于胎盘底部,与底板相连。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多个,多个者较多,最多者可有20余个大小不等、形成时间不同的血栓。血栓直径自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一般为1~2cm。新鲜血栓质软、色暗红,由红细胞构成,有时在血栓内可以找到有核红细胞,数天后红细胞溶解,血栓的中央部分常可见到胆红素、含铁血黄素及吞噬了红细胞的巨噬细胞。随着血栓形成时间的增长和红细胞的退变,以及纤维蛋白进行性沉积而呈分层状,质地由软变硬,颜色由暗红变棕黄、最后形成坚硬、白色、边界清晰的层状斑块,如洋葱皮状。晚期病灶周围的绒毛互相挤紧,绒毛的滋养细胞坏死,绒毛间质中毛细血管扩张,像梗死的绒毛,常被称为绒毛壳。在血栓外围的死亡绒毛中,还可见到很多浆细胞。总之,绒毛间血栓常发生于合体或细胞滋养细胞退变的背景上。
约1/5的足月胎盘中可见绒毛间血栓。不过,在母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子痫前期的环境中,由于母体循环中血栓形成增多可导致绒毛间血栓形成。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第3版,978-7-117-1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