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产科危重症
产科危重症
作者
陈敦金
危重症患者的产科诱发因素及处理

产科危重症的主要是妊娠本身引发或妊娠加重了原发疾病的病情所造成的,而且一旦发生各重要脏器受累,孕妇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当孕妇诊断为MODS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减轻各器官系统的负担,缓解病情,使尚有希望存活的胎儿及时脱离恶劣的宫内环境。妊娠期MODS的常见诱发疾病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妊娠期重症肝炎、各种产科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疾病、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等,积极治疗上述诱发疾病,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和预防MODS的主要措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特征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尤其是心排量降低外阻增加时,心室功能处于高动力状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心肌点状出血或坏死、肺水肿,容易引发呼吸循环功能受损。当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时,也使MODS的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临床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一些特殊表现本身就造成全身多个器官受累了,如HELLP综合征包括有肝脏和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子痫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

产科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孕产妇面临更多出血的风险因素。妊娠期生理高代谢、高容量,且出血量难以估计,容量复苏常欠妥当,而产褥早期心率相对快较常见,也可掩盖真正的血容量缺失。此外,腰麻和硬膜外麻或其他麻醉导致交感神经抑制也可能抑制失血大于1000ml后代偿性心率增加,使得失血休克导致产科MODS发展快,辨识慢。

产妇生殖道和全身性防御能力下降,产科操作及产科分娩后的较大创面均使感染厌氧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产科的一些病理因素例如孕期贫血、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产科手术和产后出血等,必然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脓毒血症、严重或持续的脏器感染一直是导致MODS的重要诱发因素。

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首发受累器官严重受损如妊娠合并重症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等,由于首发脏器受损严重,肝功能衰竭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肝脏凝血物质合成受损、代谢产物将大量蓄积于体内,进一步加重形成肝性脑病,往往在短期内出现MODS,导致孕妇死亡。

产科患者多数年轻,发病前脏器功能良好,易恢复。产科医师尽早与ICU医师对危重患者共同监护及治疗,能早期预防,及时识别MODS,一旦并发MODS,可在危害最小时,采取治疗措施,使病情局限,预后良好。积极抢救第一个功能障碍的器官同时兼顾全身各重要器官,阻断MODS序贯发展,是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监测

妊娠期MODS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必须重视对各主要器官系统功能状态的监测,了解病情变化,指导并调整治疗方案,对降低高危孕产妇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各主要器官系统的监测手段和指标分述如下:

1.心功能的监测

(1)心电图的监测

目的是观察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阻滞及电解质紊乱。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无创性的心电监护仪监测。

适应证:

A.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规监测;

B.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以及Q- T间期延长综合征;

C.妊娠合并心脏病;

D.各类休克病人;

E.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孕妇;

F.严重电解质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呼吸衰竭病人。

结果判断同内科心电图结果的解释。

(2)心肌酶谱检测:

目的是观察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方法是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

适应证:

A.心电图显示:S- T段压低,T波过高或倒置;

B.妊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

C.妊娠合并心律失常;

D.围产期心肌病;

E.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

结果判断: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CPK正常值:0~50IU/L,GOT正常值:5~40mmol/dl,LDH正常值:166~340pl/dl。如果检测值显示异常增高,需定期复查,如隔日查1次。

2.外周循环的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动脉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CWP)。

(1)动脉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反映心脏后负荷、心肌耗氧和做功及周围组织和器官血流灌注,是判断循环功能的有用指标,它与心排血量(CO)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有直接关系。可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

A.无创血压监测

结果判断:

主要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和平均动脉压(MAP)。

a)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SBP<12.0kPa(90mmHg)为低血压,<9.3kPa致重要脏器缺血,<6.7kPa(50mmHg)容易发生心脏停搏。

b)DBP主要是与冠状动脉血流有关。脉压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c)MAP是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当测量部位是肱动脉时,计算公式:MAP = DBP+1/3(SBP- DBP),MAP与CO、SVR以及脑血流灌注有关。

B.有创血压监测该监测方法可提供准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还可根据动脉压波形判断循环障碍类型。监测时需动脉穿刺插管,常用桡动脉。但是,有创血压监测有一定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与栓塞、血肿和感染等,故需掌握适应证,并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动脉穿刺插管。

适应证:

a)MODS患者;

b)各类休克(低血容量、心源性和感染性等);

c)严重高血压;

d)急性呼吸衰竭需经常血气分析者;

e)心力衰竭抢救。

结果判断具体数值同无创血压。波形分析举例:圆钝波提示心肌收缩功能低落,低平波提示低血压休克。

(2)尿量监测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循环障碍的孕产妇,尤其是产后出血、心衰的孕产妇,应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

(3)中心静脉压监测(CVP)

CVP是指右心房、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内的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和右心房功能有关,它不能完全反映左心功能和整个循环系统动能的好坏。监测CVP需经皮穿刺中心静脉,主要经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将导管插入上或下腔静脉,简便易行,一般较为安全,但也有可能出现感染、血肿、气胸和血胸等并发症。通过插管可以监测CVP同时,便于快速静脉补液给药、输血以及静脉高营养疗法。

适应证:

a)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

b)各类重症休克;

c)心力衰竭;

d)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结果判断:

CVP的正常值:0.5~1.2kPa(5~12cmH2O)。<0.3kPa(2.5cmH2O)表示心腔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1.5~2.0kPa(15~20cmH2O)提示右心功能不全,但是,如果病人此时以左心功能不全为主,应进一步放置肺动脉球囊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楔压(PAXVP)。

(4)肺动脉楔压(PAWP)

PAWP是用Swan-Ganz导管,从右颈内静脉、左肘静脉或股静脉插入,经上或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所测得的压力。PAWP是一项创伤性监测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例如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血栓形成、肺栓塞、肺出血和肺动脉破裂等,危及生命,而且费用昂贵,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A.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或急性左心衰竭、右心室受损影响肺动脉、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

B.心包填塞;

C.肺栓塞;

D.呼吸衰竭、ARDS和脓毒性休克等。

禁忌证:

A.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狭窄;

B.右心房或右心室内肿块(肿瘤或血块形成);

C.法洛四联症;

D.严重心律失常;

E.凝血障碍。

结果判断:PAWP正常值范围:0.7~2.0kPa(5~15mmHg),升高的常见原因是左心室衰竭或输液过量。平卧位时血浆渗透压与PAWP之差为1.3~2.4kPa(10~18mmHg),发生心源性肺水肿的可能性较小,0.5~1.1kPa(4~8mmHg)则可能性明显增加,<0.4kPa(3mmHg)不可避免发生心源性肺水肿。另外,PAWP为扩容和使用增加心肌收缩药、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等心血管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和病人预后。

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已成为公认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

结果判定:

如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心衰可能性很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BNP>400ng/L或NT-proBNP>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如BNP/NT- proBNP水平正常或偏低,几乎可以除外急性心衰的可能性。

心肌坏死标志物:旨在评价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及其严重程度。①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其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升高3倍以上,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显著升高;慢性心衰可出现低水平升高;重症有症状心衰存在心肌细胞坏死、肌原纤维不断崩解,血清中cTn水平可持续升高。②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般在发病后3~8小时升高,9~30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其动态升高可列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指标之一,高峰出现时间与预后有关,出现早者预后较好。③肌红蛋白:其分子质量小,心肌损伤后即释出,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0.5~2小时便明显升高,5~12小时达高峰,18~30小时恢复,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优于CK-MB,但特异性较差。伴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伤者肌红蛋白可持续升高,此时血肌酐水平也会明显增高。

3.肺功能的监测

(1)无创伤性监测指标主要有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和X线胸片

A. SaO2是采用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机体氧合功能的指标,可早期发现低氧血症,在重危病人中常规使用,大大提高了重危病人抢救及呼吸治疗的安全性。其优点为无创、连续、准确可靠。

结果判断:

正常值:吸空气时≥95%~97%,吸氧气时为99%~ 100%。SaO2与血氧分压(PaO2)有对应关系,PaO2>9.3kPa(70mmHg)时,SaO2接近95%;PaO2为8.0kPa(60mmHg)时,SaO2为91%。SaO2应大于90%,SaO2<82%时提示呼吸衰竭。

B. X线胸片主要目的是观察有无肺水肿的表现和肺部感染,视病情而定,属于非常规检查。

(2)呼吸功能监测

采用肺量计监测潮气量、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等,如潮气量明显下降,肺顺应性下降至50ml/kPa以下,必须使用呼吸机。

(3)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是动脉血经血气分析仪,测定出pH、PaCO2、PaO2,再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并显示其他血气和酸碱参数。它能全面精确地判断病人的呼吸功能,包括通气、换气、组织供氧与氧耗,是重症病人诊治中的一项重要监测项目。

适应证:

A.危重病人需严密观察和纠正氧合及酸碱状态者;

B.使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根据血气分析指导呼吸参数的调整,以及决定呼吸机的撤离;

C.心搏骤停复苏。

结果判断:

A.血氧分压(PaO2):动脉PaO2是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呼吸衰竭诊断依据之一。正常值:10.6~14.6kPa(80~110mmHg),<6.7kPa提示呼吸衰竭。PaO2比SaO2对早期缺氧的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B.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是反映呼吸性酸碱状态紊乱的指标。正常值:4.7~6.0kPa(35~45mmHg)。对早期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较大。

C. pH:pH反映酸碱状态的程度,由于呼吸性和代谢性因素相互代偿,保持相当稳定。一旦pH超出正常范围,说明酸碱紊乱已相当显著。正常值:7.4~7.5。

D.血氧含量(CaO2):CaO2为血液实际结合的氧气量。正常值:150~230ml/L。

E.通过计算可得的重要常用指标:

a)氧合指数(PaO2/FiO2):FiO2为吸入氧浓度,吸纯氧时,80~110mmHg;吸空气时,400~550mmHg。

b)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反映肺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受通气/血流比率和分流因素的影响。吸纯氧时,3.3~9.3kPa(25~70mmHg);吸空气时,0.7~2.0kPa(5~15mmHg)。

c)氧输送DO2:定量地反映外周组织氧供的速度。DO2= CaO2×CI(心脏指数),正常值为550~650ml/(min/m2)。

4.肾功能的监测

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尿量、尿比重、尿钠和血肌酐。

尿量是评价循环血容量、心功能及微循环灌注的有效指标之一,是肾小球滤过率的直接反映,急性肾损伤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少尿。监测尿量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如在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少尿,而到无尿时往往进入休克晚期。

尿比重:监测肾脏浓缩尿液的功能,反应肾性肾功衰竭(肾小管受损)的指标,因此尿比重测量的诊断价值也较大。

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血清尿素氮: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以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到损害。

血肌酐的检测: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可以完全正常,当肾功能丧失70%时,才出现血肌酐升高,所以血肌酐并不是判定肾功能损害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指标。

结果判定:

无论尿量多或少,尿比重>1.020的高比重尿提示肾灌注不足,但肾脏尚好,是为肾前性肾衰竭;相反,尿比重<1.010的低比重尿则为肾性肾衰竭。如果尿量低于40ml/h,尿钠:20~30mmol/L,尿比重低于1.018,血肌酐达176.8μmol/L(2.0mg/L),但对于利尿剂尚有反应,则提示肾功能早期障碍。此时应积极治疗,以免进入无尿,导致肾衰。对于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和妊娠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尤其应加强肾功能的监测。

5.凝血系统的监测

主要包括出血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1)出血表现

皮肤及黏膜出血点,或注射部位渗血及周围有片状瘀斑,应考虑DIC。皮下广泛出血,肌肉出血常由于存在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引起。并注意是否为全身性出血。

(2)实验室检查

主要指标有血小板计数及其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结果判断:

A.血小板计数及其功能检测:计数正常值(100~200)×109/L,血小板功能检测常用的是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聚集不佳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

B. PT:是检测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的试验,正常值:(12±0.5)秒;

C.纤维蛋白原:即因子Ⅰ的检测,非孕正常值为2.0~4.0g/L,妊娠晚期较非孕期增加50%;

D. 3P试验:3P试验阳性反映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单体增多,常见于DIC伴继发性纤溶的早期;

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值,完全溶解时间>120分钟,<70分钟作为异常,提示纤溶亢进。

6.肝脏功能的监测

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

A. ALT:正常值5~35μ/ml,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提示肝功能早期障碍;

B.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1.7~17μmol/L(0.1~1.0mg/dl),大于2.0mg/dl,提示肝功能早期障碍。

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至340μmol/L者,预后不良。AST/ALT比值0.31~0.63者预后良好,1.20~2.26者则预后差。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1者,预后极差。PT>50秒者预后不良,是肝移植的参考指标之一,凝血酶原活动度<20%,绝大多数病例死亡,因子Ⅴ及Ⅶ明显下降时,预后极差。甲胎蛋白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佳;低水平甲胎蛋白,提示预后不良。

7.代谢的监测

主要包括血糖和水电解质测定,相关指标超过正常持续12小时以上才能提示有代谢障碍。

8.氧代谢监测

监测组织的氧代谢状态,及早发现组织、器官水平的氧代谢紊乱,并给予及时处理与治疗,阻断病情发展。

脉搏氧饱和度(SpO2)主要反映氧合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组织灌注状态。

动脉血乳酸与碱缺失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是反映组织缺氧的高度敏感的指标之一,持续动态的动脉血乳酸以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判定组织缺氧情况、指导液体复苏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血乳酸初始水平及高乳酸持续时间与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及死亡率相关。碱缺失可间接反映血乳酸的水平。组织低灌注时碱缺失下降,提示乳酸血症的存在。碱缺失与血乳酸结合是判断组织灌注水平较好的方法。

pH和PaCO2的监测:pH和PaCO2能够反映肠道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和病理损害,同时能够反映出全身组织的氧合状态,对评估复苏效果和评价胃肠道黏膜内的氧代谢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氧供(oxygen delivery,oxygen transport,DO2):是机体通过循环系统单位时间内向外周组织提供的氧量,也就是动脉血运送氧的速率,其数值为心排血量与动脉血氧含量的乘积,即DO2=CI×CaO2×10ml/min/m2CaO2= 1.38×HB ×SaO2+PaO2×0.0031正常值为520~720ml/(min/m2)。

氧耗(oxygen consumption,oxygen uptake,VO2):VO2表示组织单位时间内实际摄取的氧量。在正常情况下,VO2反映机体对氧的需要量。通常用反向Fick公式:VO2=(CaO2-CvO2)×CI×10ml/(min/m2)计算,也可用代谢监测仪测定,根据公式VO2=VE(FiO2-FeO2)计算,两种方法有一定差别。其正常值为110~160ml/(min/m2)。

氧债(oxygen debt)是在缺血缺氧期间所积累的、必须在缺血缺氧期后组织供氧恢复时偿还的氧缺失量。在循环功能衰竭时VO2很低,后来在循环功能改善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超正常水平(超射)。就VO2来说,低于正常值的时期代表持续存在的缺氧,这就是氧债形成时期。超正常水平的氧耗量就是偿还发生于缺血期形成的氧债的偿还期。

总之,当以上监测指标提示有单一脏器严重受损或两个以上脏器出现早期功能障碍时,必须严密监测各脏器功能,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此时需要某些特殊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如持续心电监护、有创动脉血压监测、CVP监测、呼吸机等,所以,有条件者应及时将患者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产科医生与危重病专科医生积极配合,组织抢救和制订治疗方案。如条件限制,则待病情稍稳定后,及时转入综合性大医院。如此才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MODS的评分系统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7190-8
上一篇:妊娠合并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下一篇:妊娠期MODS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