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妊娠合并B族链球菌感染
妊娠合并B族链球菌感染
概述

在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中,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0%~30%的孕妇胃肠道和泌尿道中存在这种细菌,这些部位的细菌是围产期传播的传染源。Maisey等指出,这种革兰阳性球菌的黏性菌毛有侵袭力。在整个妊娠期,B族链球菌以短暂性、间歇性或慢性病程方式存在,B族链球菌可能一直存在于胃肠道和泌尿道,分离出来的B族链球菌并不一定同源。Rocchetti等报道孕妇的B族链球菌流行率为25.4%,其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多个性伴侣、自发性流产史、念珠菌感染的表现以及细菌性阴道病。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新生儿预防

分娩期普遍使用药物预防后,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所变化,在1000名活婴中有2~3名患早发型败血症。2002年,CDC、美国妇产科协会以及美国儿科协会修改了围产期预防B族链球菌疾病的指南。建议确诊为B族链球菌携带的孕妇,在孕35~37周应进行直肠阴道部B族链球菌培养筛查,而后予分娩期抗生素预防。在执行这些指南后,2003~2005年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发生率已降至1000名活婴中仅出现0. 33例。然而,普遍使用分娩期抗生素预防可增加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非链球菌性早发型败血症风险。例如,早产儿中B族链球菌败血症显著减少,而大肠埃希菌性败血症增加。

当前对新生儿晚发性B族链球菌败血症了解较少,文献报道的发病率是1000名活婴中有0.5~2例,约占半数新生儿B族链球菌疾病。尽管分娩期普遍使用抗生素预防,晚发性疾病发生率一直保持稳定。表明B族链球菌筛查和药物预防可能对晚发性疾病影响不大。

预防推荐

以培养为基础,孕妇在35~37孕周行B族链球菌定植筛查,直肠和阴道B族链球菌培养阳性的孕妇在分娩期予抗菌剂治疗。婴儿既往患B族链球菌侵入性疾病和先前确定为B族链球菌菌尿的孕妇均应考虑药物预防。对于临产和B族链球菌培养结果未知的孕妇,根据感染危险因素选择预防。虽然青霉素被推荐为一线药物,但氨苄西林也是一种可接受的替代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妇女,如果过敏反应风险低,则推荐使用头孢唑林。如过敏反应风险高,其他药物的选择则依赖于B族链球菌药敏试验。对克林霉素或红霉素敏感者可选其一治疗。抗生素耐药株需要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方案选择依赖于进行药敏试验的实验室能力。在具体医疗机构,在广泛应用抗生素预防的情况下,有必要认识潜在的抗生素耐药性恶化问题。孕妇中,氨苄西林的杀菌水平能成功在脐血中持续达30分钟。分娩期抗生素预防围产期B族链球菌疾病的方案见表1。

表1 分娩期抗生素预防围产期B族链球菌疾病的方案

1995年Parkland医院在B族链球菌筛查指南发布前,对于B族链球菌感染高风险妇女,按高危因素进行分娩期治疗。对未行分娩期预防的所有足月新生儿予水剂青霉素G50~60 000单位肌注治疗。研究发现早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败血症以及非B族链球菌性败血症均降低至1000例活婴中仅0.4例。

作者
樊尚荣;许丽璇;董悦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第3版,978-7-117-17190-8
上一篇:妊娠合并A族链球菌 下一篇:妊娠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