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urner syndrome
中文别名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特纳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于全部或部分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X染色体存在其他结构异常所致,其发病率为1/4 000~1/2 000活产女婴。1938年Turner首先对该征临床表型进行了描述,1959年Ford揭示其遗传学病因。Turner综合征胚胎致死率极高,99%孕28周前自发流产,约占自然流产比例15%,活产患儿通常不伴严重畸形,少数患者新生儿期死亡,多数能存活。
缺少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典型的核型45,X。少数为一条X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如一条X染色体的短臂或长臂部分缺失;一条X染色体短臂和长臂末端缺失形成环形;一条X染色体由于分裂异常形成等长臂或等短臂。 核型有:46,XX,del(p);46,XX,del(q);46,X,r(X);46,X,i(Xp);46,X,i(Xq)。 也可以有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少数为数目异常嵌合体,核型 45,X/46,XX;45,X/47,XXX/46,XX;45,X/47,XXX等。45,X源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期的不分离,产生了X染色体缺体配子并与正常配子受精,丢失的性染色体有3/4多来自父亲,与母亲高龄关系不大。
Turner综合征核型可分三类:经典型、嵌合型以及结构畸变型。经典型(单纯45,X)约占55%,嵌合型约占10%,结构畸变型约占30%,此外,尚有部分患者有Y染色体。鉴于X单体极高的胚胎致死率,临床上所见非嵌合性45,X患者很大可能是隐匿性嵌合体。结构畸变导致的Turner综合征常见核型包括:X染色体整臂缺失、等臂X、双着丝粒X、环状X,以及标记染色体等。
正常人群中也有45,X低比例嵌合者,如无Turner综合征表现,这些人群不应归为Turner综合征患者。此外,随着年龄增长X染色体丢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这种与衰老相关的性染色体丢失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患者青春期或成年卵巢呈条索状,无卵泡。由于雌激素缺乏,雄激素合成减少,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性征发育和生育能力。
X染色体的基因约15%逃离失活,这些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是该征临床表现的原因。Del(Xp)通常无性腺发育不良,但身材矮小明显,身材矮小同源框(short stature homeobox,SHOX)基因单倍剂量不足被认为是该征身材矮小和骨骼形态改变的主因。性腺发育不良的关键区域可能位于X长臂。
1.遗传学检查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该征确诊的重要依据。疑似嵌合体患者可通过增加核型计数或采用FISH进行鉴定,必要时取患者其他胚层来源组织如皮肤或颊黏膜进行检测。
2.性腺激素检查
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偏低。
3.盆腔超声检查
显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性腺呈纤维条索状。
4.其他检查
可能伴发包括心血管、泌尿、骨骼、眼、耳以及免疫等多个系统异常,应视病情行相关检查。
当前该征治疗主要基于三个目的:促进生长,改善身高;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改善生存质量。对于成功怀孕的患者,需要预防动脉夹层的风险。
1.促生长治疗
一旦出现生长障碍或低于生长曲线第5百分位,即可在儿科内分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推荐剂量每周0.35~0.47mg/kg皮下注射,每3~6个月进行生长发育、性发育、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脊柱侧凸和后凸等监测,根据临床情况调整rhGH剂量。当达到满意身高或生长潜能已较小时,可考虑终止促生长治疗。
2.诱导性发育
12岁以后开始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提高患者骨密度。对较晚诊断的患者,可权衡生长潜能和性发育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雌激素治疗2年后或有突破性出血后,考虑加用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以维持正常的乳腺和子宫发育。治疗可持续至40~50岁。
3.其他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异常、外周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给予专科针对性治疗;对于染色体分析发现含有Y染色体或Y染色体片段的患者,其发生性腺母细胞瘤风险增加5%~30%,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切除性腺。
超声筛查:
孕11~14周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NT增加、囊性水瘤、主动脉缩窄和/或左心缺陷、短头畸形、肾脏畸形、羊水过多或过少、生长迟缓等征象时,母血四项筛查结果明显升高时,均需警惕Turner综合征可能。
NIPT:
NIPT对于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约78%~100%,假阳性率0.3%,阳性预测值约48.7%,筛查阳性需行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
针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结合孕周和胎盘条件选择胎儿取材方式,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