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Klippel-Feil syndrome
中文别名 :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ome,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即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首先于1912年被Maurice Klippel和Andre Feil报道。系由短颈、颈后发际线低和颈部活动受限三大临床特点(三联征)所组成(图1),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上述特点,临床中仅有50%左右的患者同时具有这三种表现。

图1 短颈畸形外观
由于多半患者没有相关系统的明显异常及相应临床症状,所以本病的人群实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据文献估计,发病率为1/42 000~1/40 000,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3∶4。先天性颈椎融合患者所出现的神经损害通常位于融合节段相邻的头尾侧未融合节段,这往往与相邻节段的潜在不稳相关,而这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会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一)发病机制与生物力学效应
1.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在胚胎发育的第8周内,脊椎会暂时性地形成以软骨连接的较为稳定及坚韧的软骨柱,但其后如果椎间盘发生软骨化或部分发育甚至不发育,则将导致椎间隙逐步地骨性融合。先天性颈椎融合的发生是由于在妊娠期胚胎发育的第1~2个月时,胎儿颈部体节未能正常分节所致。而遗传因素、妊娠期母亲酗酒后的酒精作用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2.生物力学效应
正常人体颈部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全部颈椎椎体、附件及椎间盘的相连,同时借助附着在颈脊椎上的韧带和颈部肌肉群来综合协调颈部的正常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有可能引起整个颈椎的生物力学失衡,从而进一步导致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由于颈椎的先天性融合,导致了相应融合节段的活动性消失,颈椎节段的刚度增加;也进一步导致了颈部可活动节段数目减少,并且影响了颈部活动的应力及旋转中心位置,从而使得邻近节段代偿了融合区域的活动度。
(二)分子遗传机制
到目前为止,在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三个有关Klippel-Feil综合征的致病基因被报道,其中有显性致病基因也有隐性致病基因,依次为Klippel-Feil综合征(OMIM #148900)、Klippel-Feil综合征伴发耳聋与先天阴道缺失畸形(OMIM #148860)、Klippel-Feil综合征伴发耳聋与面部不对称畸形(OMIM #148870)。
相关资料显示存在与Klippel-Feil综合征相伴发生的病因明确的疾病,其中包括一类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中基因异常突变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头颅骨性融合、肋骨及脊椎椎体发育异常及高位肩胛等症状及体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先天性颈椎融合患者所伴发的语音障碍或许与罹患者第8号染色体上着丝粒的同侧倒位相关,有文章提示第一个Klippel-Feil综合征基因或许位于SGM1。
人类正常椎体分节的紊乱、肋骨及脊柱发育异常相关的基因,如Notch信号通路基因中Dll3、JAG1,以及PAX1(配对盒1)、PAX9(配对盒9)、HOX基因突变相继被报道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常规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即可掌握一般患者颈椎融合的情况,颈椎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可以观察整个颈椎生理弯曲度及正常序列的变化,二者结合能更清楚地显示椎间隙的消失,进而从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位的狭窄程度间接了解颈椎退变状态。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通常有以下特征:相应骨性融合节段一个或多个椎间隙消失或部分消失;椎体融合时可伴有附件的不同程度融合;椎体正位观可呈现出扁而宽的形态,甚至半椎体畸形;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相应的邻近融合椎体节段可表现出程度不等的骨质增生亦或退行性改变;颈椎的椎管正中矢状径可有不同程度减小甚至发展成为颈椎管狭窄;少可合并其他畸形。但如果颈椎存在多水平的融合,或伴发其他先天性改变(如发育性半椎体),就使得X线平片的阅读变得困难起来。需借助CT平扫+冠状位+矢状位+三维重建来清楚地了解患者颈椎的解剖结构。
MRI检查对于椎间盘退变的敏感性较高,因为其在退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髓核含水量的逐步减少直至完全丢失,即使椎间盘成分仅发生微弱改变,MRI检查也能清楚地发现。与此同时,由于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所出现的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症状通常都是建立在相应部位椎间盘明显退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MRI检查在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分期分型、预后评估上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部分因颈椎节段融合相对稳定,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的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而言,一般并不需要接受任何外科治疗,只需完善定期的随访观察即可。
存在神经症状的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其中,对于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同时颈椎CT及MRI检查亦未见明显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可先予以保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疾病进展情况。相应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改变长期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及姿势等,预防急性头颈肩部的创伤,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正规理疗或热敷,对伴有颈椎不稳者可佩戴一定时间的支具予以保护,而在正规保守治疗的同时也应定期随诊。症状较轻者一般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适症状也能逐步好转。若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能逐渐好转,在必要时候考虑进行择期手术以避免症状的进一步加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表1 Klippel-Feil综合征的分型方法

A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然而,对于存在有进行性颈椎不稳或者因邻近节段退变加速而导致神经症状恶化的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需要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积极手术的目的包括固定进行性不稳的异常颈椎关节脊髓的压迫等。对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广泛后纵韧带肥厚、骨化,同时伴或不伴脊髓后方压迫的严重颈椎管狭窄的患者,首选术式为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而单节段退变所造成的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或颈脊髓者,首选术式为颈前路减压,随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或植骨融合内固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选择得当,对保留这类患者颈椎的活动度有良好的作用。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是减压一定要彻底、融合一定要确切,以期神经症状的逐步缓解。但对于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而言,手术治疗中也存在着矛盾性,尤其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会在颈椎存在先天性融合的环境下再次扩大融合范围,引起融合邻近椎间盘所承受应力再次增加,从而导致颈椎退变加速进展。因此,这也要求骨科医师在术前一定要完善详细的体格检查工作,明确引起症状的相应责任节段,在最大程度缓解症状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融合节段,同时颈椎融合节段尽可能维持患者原有的正常生理弯曲度,并做好对患者康复有意义的术后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