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SAPHO综合征
SAPHO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 osteomyelitis syndrome

中文别名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综合征

概述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综合征(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 osteomyelitis syndrome,SAPHO综合征)是以骨和皮肤受累为特征的一组特殊临床综合征。本病由法国学者于1987年首先提出,目前认为SAPHO综合征的核心是无菌性骨炎和骨髓炎造成的骨肥厚,可伴或不伴皮肤受累,所以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hronic recurrent multifocal osteomyelitis,CRMO)、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下颌骨硬化性骨髓炎也属本病范畴。本病临床上属罕见病范畴,2009年全球文献报道450余例SAPHO综合征患者,2012年全球报道<1000例。但近10年随着对疾病理解的不断深入,SAPHO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组被低估的疾病。

病因与发病因素

目前关于SAPHO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数据有限。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据报道估计,高加索人群年患病率低于1/10 000,日本年患病率为0.001 44/10万。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数据。

SAPHO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相关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如感染)和免疫失调等。

(一)遗传因素

SAPHO综合征的遗传基础尚未明确。有研究提出SAPHO综合征与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包括HLA-A26、HLA-B27、HLA-B39和HLA-B61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并未被公认。1号与18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LPIN2PSTPIP2NOD2)也被发现与类似SAPHO综合征的症状有关,但均未被发现与SAPHO综合征有直接的致病关系。

(二)感染

部分SAPHO综合征患者的骨病变样本中可分离出细菌病原体,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 mac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及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

(三)免疫失调

相较自身免疫性疾病,SAPHO综合征更具有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特点,表现为多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包括TNF-α、IL-1、IL-8、IL-18、IL-17及IL-23等;也有研究认为Th17细胞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SAPHO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发病年龄、受累部位以及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均可导致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

1.X线检查

传统X线平片及CT检查对于显示骨肥厚和骨侵蚀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骨骼形态不规则、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伴或不伴病变区域内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然而在疾病早期阶段,X线平片检查的敏感性很低,病变的检出率仅为13%,可能会延误早期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因其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其去除了重叠、遮挡的影响,可以很好地发现在X线平片上很难发现的不同类型骨关节病变,并且能明确骨质增生和骨化的程度及范围,尤其可以早期、清晰地显示肋锁韧带附着点处的骨质增生和骨桥形成。全脊柱CT三维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胸锁关节、脊柱及骶髂关节,能更好地发现骨侵蚀和骨硬化。

3.MRI检查

MRI在评估早期病变和活动性病变方面比CT更具优势,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MRI上的水肿信号提示病变处于活动状态,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4.骨扫描

全身骨扫描呈典型的“牛头征”形态,即“胸-肋-锁”关节及胸骨角区域示踪剂的高摄取,对于SAPHO综合征疾病谱有很高的特异性。“牛头征”对于不典型患者(如皮肤病变缺如或不典型)的确诊更有意义,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同时,全身骨扫描还可以一次性显示多灶性的骨关节损害,以及发现临床上隐匿的病灶。但由于其特殊的成像原理,无论活动抑或慢性的病灶,都表现为图像上示踪剂的高摄取,因此,全身骨扫描无法判断病灶的活动情况。

5.PET/CT

PET/CT可显示骨关节的炎症部位和分布。此外,目前多用于与肿瘤骨转移相鉴别,其对SAPHO综合征疾病活动性的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疾病活动期可表现炎症水平升高,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补体水平升高,轻度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等。同时可以出现骨代谢水平的异常,表现为破骨细胞标志物β异构C末端肽(β-isomerized C-terminal peptide,β-CTX)升高,成骨细胞标志物骨钙素的降低。HLA-B27的频率较正常人未见明显升高。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目前本病主要为经验性治疗,尚无广泛接受的诊疗共识。由于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相对高发的中轴关节和骶髂关节受累等特征,多数学者认为治疗上可以参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治疗方案。治疗原则包括:改善临床症状,如骨关节疼痛和皮疹;防止活动功能的下降,避免残疾。

1.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

通常作为SAPHO综合征的一线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对于一些病例无效。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

通常作为二线治疗。氨甲蝶呤适合治疗外周关节炎和无中轴脊柱关节受累的患者,对于骨炎、骨髓炎和附着点炎疗效尚不确定。成人常用剂量是每周1次口服10mg至25mg。其他DMARD(包括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沙利度胺、秋水仙碱等)多数为个例报道,疗效不一。

3.糖皮质激素

肌内注射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于大多数患者有效,但长期应用会引起潜在的并发症,此外在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

4.雷公藤

雷公藤总苷可以改善骨骼疼痛和皮疹,推荐用量为1~1.5mg/(kg·d)口服,主要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性腺抑制、血液系统改变、色素沉着。

5.抗生素

如米诺环素,主要用于伴有中度至重度痤疮的SAPHO综合征患者。

6.双膦酸盐类药物

目前多主张静脉给药,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以抑制炎症和改善骨髓水肿。

7.生物制剂

TNF-α抑制剂在SAPHO综合征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骨关节症状的改善突出,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反常性皮疹。有研究表明,针对发病过程相关细胞因子的IL-1、IL-17、IL-23单抗对患者骨关节和皮肤的病变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目前亦有JAK抑制剂和PDE4抑制剂改善SAPHO综合征病例报道。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罕见病学,第1版,978-7-117-30572-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