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原产于南美洲,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南美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习惯,并把烟草带到了欧洲。
16世纪末烟草传入我国,烟草的生产和销售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烟草大国。肺癌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肺癌发病相关的首要因素是吸烟。我国每年因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100多万,超过世界任何国家。
我国吸烟者占全国人口的1/4,烟草消费占全球的1/3,烟民达3.2亿,超过美国全国人口的总数。1984年,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15岁以上的人群,共51.96万人。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的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8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 61.01%,女性为7.04%。1993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联合国内三家医院进行成瘾行为的调查,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40.70%,其中男性为 69.70%,女性为11.20%。随着工业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妇女、青少年吸烟将进一步增加。
吸烟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吸烟所致的躯体损害多种多样。据统计,在美国,由吸烟所致身体疾病的死亡人数每年达39万人。
点燃的纸烟被吸烟者吸入口中的部分称为主流烟,由点燃部直接冒出的称为侧流烟。纸烟的燃烟中所含化学物质达4000种,其中在气相中含有近20种有害物质。有致癌作用的如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联氨(hydrazine)、乙烯氯化物(vinylchloride),有促癌作用的如甲醛,有致癌作用者如氰化物、丙烯醛(acrolein)、乙醛,还有其他有害物质,如氮氧化物(95%为NO)、吡啶(pyridine)和一氧化碳等。粒相的有害物质达三十余种,其中促癌物有芘(py-rene)、1-甲基吲哚类(1-methylindol)、9-甲基咔唑类(9-methylcarbazole)和儿茶酚胺等,膀胱致癌物有 β-萘胺(β-naphthylamine)、镍、镉、砷,有害物有尼古丁等。CO对血红蛋白(Hb)的亲和性很强。因吸烟而出现大量CO-Hb而使心血管系统受累,尤其使运送氧的能力减弱,容易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和呼吸困难。
尼古丁是烟草致依赖的主要成分,烟草成瘾者在无烟可吸时,与其他成瘾者一样,对烟草有强烈的渴求感,并出现戒断症状,如心率血压下降、唾液分泌增加、头痛、失眠、易激惹等。尼古丁对全部自主神经节具有特殊作用,小剂量能兴奋肾上腺髓质,使之释放肾上腺素,并通过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大剂量表现为节细胞先兴奋而后迅速转为抑制。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同样是先兴奋后抑制。至于吸烟对精神活动的影响,吸烟者往往感觉到烟可以消除烦恼、提高工作效率,但这种主观效果与尼古丁的药理效应不符。事实上,尼古丁的兴奋作用时间很短暂,而后是长时间的抑制,从药理角度看,吸烟不会增加脑力活动,对学习效率和记忆无好处,吸烟习惯本身就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影响着吸烟者的精神,而不仅是尼古丁的影响。由于尼古丁兴奋交感神经节及肾上腺髓质,使之释放儿茶酚胺,因而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并通过主动脉体及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负担。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导致吸烟成瘾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研究显示,尼古丁依赖与其他药物依赖一样,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对于吸烟成瘾的治疗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美国FDA批准的戒烟治疗方案和药物有: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replacement)、安非他酮(bupropion)和伐尼克兰等治疗。其他治疗药物有可乐定、美拉卡、去甲替林等。
(1)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replacement)
烟雾中所含尼古丁是烟瘾形成的重要原因。戒烟后,断绝了体内尼古丁的来源,则出现所谓的戒断症状。如特别想吸烟、注意力不集中、无力、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唾液分泌增加等。由于戒断症状的出现,使戒烟者望而生畏,影响了戒烟的成功率。该方法即在停止吸烟的同时使用尼古丁制剂,可以缓解戒烟时出现的戒断症状,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国际上尼古丁替代治疗的药物制剂类型有贴剂、口胶剂、喷鼻剂、吸入剂及舌下含片等5种。目前我国尚无国产尼古丁制剂,尼古丁舌下含片用于戒烟治疗尚处在临床试验中。现就国际常用的5种尼古丁制剂作一介绍。
A.尼古丁贴剂(nicotine patch):尼古丁贴剂于1992年在临床开始使用。该方法是把尼古丁放入特制的橡皮膏上,然后把橡皮膏粘贴在皮肤上,缓慢释放的尼古丁经皮肤吸收入血。一项包括17项研究(包含各种剂量尼古丁贴剂)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试验组戒烟率为22%,而安慰剂组戒烟率为9%。另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报道,试验组 1年戒烟率为 19%,安慰剂组为12%。
使用尼古丁贴剂时应注意,每24小时更换一次橡皮膏,最好不要贴在同一块皮肤上,以免对皮肤产生较强烈的刺激性。
B.尼古丁口胶剂(nicotine gum):美国FDA于1984年批准尼古丁口胶剂上市,1995年批准为非处方药。该方法是把尼古丁加入口香糖(每个含尼古丁2mg或4mg),咀嚼后逐渐释放尼古丁,经口腔黏膜吸收入血。关于尼古丁口香糖戒烟的临床研究很多,Raw等将尼古丁橡皮糖戒烟同心理治疗戒烟进行比较,服用尼古丁橡皮糖的69人中一年后戒烟率为26%,而接受心理治疗的49人中仅有14%戒烟。Clavel等将戒烟者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尼古丁口香糖,一年后戒烟率为26%,另一组服用不含尼古丁的口香糖,一年后戒烟率为15%,两组之间差异很明显。Schneider的研究发现,尼古丁口香糖能明显解除戒烟后的不适感(戒断症状),如极想吸烟、食欲增加、易激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
尼古丁口胶剂的具体用法是每欲吸烟时即咀嚼1片。因口胶剂中大约有50%的尼古丁经口腔黏膜吸收,这就要求将其放于颊部慢慢咀嚼30分钟,以利于尼古丁的吸收。部分使用者可有口颊疼、呃逆、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一般轻微而可逆。
C.尼古丁喷剂(nasal nicotine spray):尼古丁喷剂于1996年用于临床。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显示,试验组6个月的戒烟率为32%,安慰剂组为12%;1年的戒烟率试验组为 26%,安慰剂组为11%。
尼古丁喷剂的用法:当患者欲吸烟时,头部稍微后仰,将制剂喷入鼻孔,尼古丁可通过鼻黏膜吸收。喷鼻剂较粘贴剂或口胶剂中的尼古丁更易吸收。通常初始剂量为1或2次/小时(每喷1次约0.05ml,含尼古丁 0.5mg),最高剂量为 80 次/天(大约半瓶),最佳剂量为至少喷16次/天。疗程一般为8周,再用4~6周逐渐停用。使用时需注意喷鼻时不要用鼻吸气或吞咽。
尼古丁喷剂的不良反应是使用者鼻和咽喉局部的短暂的不适感、流泪、打喷嚏、咳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可减轻且能耐受。
D.尼古丁吸入剂(nicotine oral inhalation):尼古丁吸入剂于1998年开始在美国临床使用,为非处方药。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显示,对于一些愿意长期戒烟的受试者而言,吸入剂对于短期戒烟的疗效较明显。1周内的戒烟率试验组为46%,安慰剂组为28%;3个月内的戒烟率试验组为24%,安慰剂组为10%;1年戒烟率试验组为13%,而安慰剂组为8%。
尼古丁吸入剂的具体用法:初始剂量一般为6~16只/天,习惯上每喷1次要喘气20分钟后再喷下一只。峰效应一般在用最后一只的15分钟后出现。经调整后确立的最佳剂量一旦形成后就要维持3个月,然后再用3个月逐渐减量至停用。40%的使用者有口腔、咽喉不适感,另外也可能发生胃部不适。
E.尼古丁舌下含片(nicotine sublingual tablet):为国际上最新剂型。尼古丁舌下含片的剂量规格为2mg/片,其疗效与口胶剂相当,是安慰剂的2倍且能较好减轻戒断症状和渴求。其优点是服用方便,释放均匀,可避免口胶剂用药时的复杂技巧要求。
尼古丁舌下含片的具体用法:当患者欲吸烟时即含1片,重度依赖者每次可含2片,最高日剂量为20片。在找到最佳剂量后维持2~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尼古丁敏感者会有食管和胃黏膜刺激反应;另外,用药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2)可乐定治疗
可乐定为α2受体激动剂,可以有效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从而能抑制或缓解戒断症状的出现,多用于阿片类脱毒治疗。1984年,Glassman首先使用可乐定戒烟。同安慰剂相比,可乐定可以明显减轻戒烟后出现的焦虑不安、紧张、烦躁、吸烟渴求等症状。后来Glassman又把可乐定应用于临床,服药时间为三周,每日剂量0.15~0.3mg,治疗结束后,服用可乐定的71人中有61%戒了烟,而服用安慰剂的69人中仅有20%戒了烟。随访追踪6个月,服用可乐定者戒烟率为27%,服用安慰剂者为5%。
有研究对111例戒烟者应用可乐定治疗,并加用行为治疗,其结果为:①服用可乐定者的戒烟率明显高于服用安慰剂者(69.0%与39.5%);②服用可乐定戒烟者的戒断症状轻于服用安慰剂者;③经过平均三个月的观察,服可乐定者的戒烟率仍高于服安慰剂者,证明了可乐定戒烟的有效性。
可乐定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眩晕、口渴、思睡等,约有7%服药者因忍受不了戒断症状而停药。有研究显示,可乐定还有降血压的作用,此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一般只用于较重的尼古丁依赖者。
(3)安非他酮
安非他酮(bupropion)是一种具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的抗抑郁药。有两种制剂:一种是即刻释放制剂,于1988年被批准用于抗抑郁治疗,不良反应有口干、易激惹、失眠、头痛和眩晕,降低癫痫发作阈值,故癫痫患者禁用。另一个制剂为缓释制剂,于1996年底由美国FDA批准上市,其优点是能减轻包括癫痫发作在内的不良反应。
安非他酮于1997年被用于戒烟,这是因为在作为抗抑郁药应用过程中发现安非他酮具有帮助吸烟者戒烟的作用。戒烟治疗的头6天治疗剂量为150mg,然后6~8周的维持治疗,剂量为300mg。因安非他酮起效时间较慢,首先服用7~14天的安非他酮后方戒烟。一年后的随访发现,服用安非他酮组戒烟率为19%,而安慰剂对照组为9%,由此可见,安非他酮一年戒断成功率约为安慰剂的2倍。
(4)伐尼克兰(varenicline)
伐尼克兰是一种新型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在2006年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戒烟,推荐吸烟者使用的证据等级为A,于2008年在中国获准作为戒烟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伐尼克兰可显著提高吸烟者的戒烟率,并能减少复吸者的吸烟冲动、渴求和吸烟满足感。伐尼克兰对神经元中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及选择性,是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具有激动及拮抗的双重调节作用。伐尼克兰与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发挥激动剂的作用,刺激释放多巴胺,有助于缓解戒烟后吸烟者对烟草的渴求和各种戒断症状;同时,它的拮抗特性可以阻止尼古丁与受体的结合,减少吸烟的快感,降低吸烟冲动,从而减少复吸的可能性。口服给药后伐尼克兰的生物利用度较高(90%)。单剂量口服给药以后,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为3~4小时,连续给药第4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伐尼克兰有0.5mg和1mg两种剂型,在戒烟日之前1至2周开始服用,疗程12周。对于经12周治疗有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再续加治疗12周。FDA推荐的伐尼克兰使用剂量为2mg/d(1mg每日2次)。伐尼克兰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以恶心最为常见,多发生在治疗的早期,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只有不足3%的患者因恶心而停止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耐受并继续使用。
(5)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
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和拟肾上腺素能作用,能提高情绪、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等。在两项小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在开始戒断前10~28天,每日服用75~100mg,持续3个月,可提高戒烟效率。
(6)美卡拉(mecamylamine)
在一项小样本试验中发现,抗高血压药美卡拉与21mg尼古丁贴剂合用对戒烟有效,剂量为每天5~10mg。不良反应为便秘。目前还没有老年吸烟者戒烟安全性的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烟草依赖的药物治疗中,对于依赖程度低的患者任何一种方法都有效,但最有效的是安非他酮和伐尼克兰;依赖程度较高的患者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效果比较差;另外,联合使用一线药物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案,可提高戒断率。单独使用戒烟药物是有效的,配合行为干预疗法会提高戒烟成功率。在充分认识到了吸烟的健康危害后,多数吸烟者都有戒烟的意愿,但往往因为尼古丁的成瘾性而难以戒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同时使用戒烟药物治疗、戒烟劝导和心理治疗措施。
2.心理治疗
旨在戒烟治疗的心理干预有:心理教育干预、行为技巧训练和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教育干预的内容包括对吸烟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了解戒烟策略和保持操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有关上述议题的集体讨论。行为技巧训练有学会在吸烟场所的自我监控,学习时常回想拒绝吸烟的方法和技巧,并随时提醒自己放松等方法。认知行为干预包括改变对于吸烟及戒烟的认识,改变对于与吸烟有关的生理状态和情绪体验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三种干预内容往往同时进行。
3.中医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中,中草药、针灸、气功等在戒烟治疗中应用很广。
中药在戒烟方面的应用有很多人进行过尝试,但目前尚缺乏可缓解或消除戒断症状类型的制剂。诸如戒烟片、戒烟茶、戒烟酒等制剂中多含有鱼腥草、薄荷等。鱼腥草具有鱼腥味,服用后使人产生恶心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也可视为厌恶疗法的另一手段。
针灸治疗:多采用耳针,可选用“神门”“肾”“肺”“交感”等穴位。针刺这些穴位,可减少戒烟过程中出现的渴求、坐立不安、焦虑和体重增加等症状。目前已有电针仪、电刺激仪、激光穴位治疗仪等可替代传统的针灸,操作更为方便。
此外,运用气功、太极拳和穴位按摩等也可达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和克服戒断症状的目的,如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配合其他治疗可起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