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
概述

分离焦虑障碍是指个体离开熟悉的环境或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存在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害怕或焦虑。过分担心亲人的健康或自己发生意外,不愿意或拒绝单独外出,极度害怕独处。预计将离开家或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或当这些情况真实发生时,可能反复出现表达个体分离焦虑内容的噩梦(如火灾、谋杀或其他破坏自己家庭的灾难)、躯体症状(例如,头疼、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当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可能显示出社交退缩、冷淡、悲伤或难以集中注意力于工作或玩耍中。根据不同年龄,个体可能害怕动物、怪物、黑暗、抢劫犯、窃贼、绑架者、汽车意外事故、飞机旅行和被感觉到能给家庭或他们自己带来危险的其他情境。当一些个体离开家就变得想家而不舒服,甚至达到感受受难的地步。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可能拒绝上学,进而造成学业困难和社会隔离。当对预期中的分离感到极端心烦意乱时,儿童可能会显出愤怒或偶尔攻击那些强迫其分离的人。当独处时,尤其在晚上或黑暗中,少儿可能报告不寻常的感性体验(例如,看到有人向房间偷窥,害怕有生物接近他们,感到有眼睛盯着他们)。有该障碍的儿童可能被描述为苛求的、侵犯性的,而且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而有该障碍的成年人则可能显得依赖和需要过度保护。个体过度的需求通常变成家庭成员挫折的来源,引起家庭内部的怨恨和冲突。

病因学

1.生活应激

分离焦虑障碍通常发生于遭受生活应激之后,尤其是丧失(如亲人或宠物的死亡;个体或亲人的患病;转学;父母离异;搬到新社区;移民;涉及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灾难)。在年轻人中,生活应激还包括离开父母家、恋爱和成为父母。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侵扰可能与分离焦虑障碍有关。

2.遗传与生理

儿童分离焦虑障碍可能具有遗传性。在6岁双胞胎的社区样本中,遗传性被评估为73%,女孩更高一些。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对使用富含二氧化碳空气的呼吸刺激尤其敏感。

3.文化相关的因素

对分离的容忍程度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一些文化中,父母和儿童之间会避免分离的需求和机会,如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对于后代应在什么年龄离开父母家,存在巨大的差异。将分离焦虑障碍与一些文化中强调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依赖进行区分,时非常重要的。

4.性别相关的因素

比起男孩,女孩更多地显示出对上学的不情愿或回避。害怕分离的间接表达在男性身上比女性更普遍,如限制自我的独立活动,不愿意独立离家,或当配偶或后代独立做事情时,无法联系上配偶或后代时会感到痛苦。

5.年龄相关的因素

由于害怕与依恋对象分开而导致分离障碍上升是正常的早期发育的一部分,可能标志着安全依恋关系的发展(如1岁左右,婴儿可能因害怕陌生人而感受到焦虑痛苦)。分离焦虑障碍的起病可能早在学前期,也可能在儿童期的任何时间发生,而在青少年期起病则较为罕见。分离焦虑障碍通常存在家中缓解的时期。在一些案例中,针对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以及避免与家庭或核心家庭分离的情况(如外出上大学,离开依恋对象)可能持续贯穿成人期。然而,绝大部分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可免于终生损害性的焦虑障碍。许多有分离焦虑障碍的成年人不会回忆起分离焦虑障碍在儿童期的起病,虽然他们或许能回忆起当时的症状。分离焦虑障碍的表现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较小的儿童更不愿上学或完全回避学校。较小的儿童可能向父母、家庭或他们自己表达对特定威胁的担忧或害怕,而且只有当面临分离时才会体验到这种焦虑。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担忧不断出现;通常担忧特定的危险(如意外、绑架、抢劫、死亡)或模糊地担忧不能与依恋对象团聚。对于成年人,分离焦虑障碍可能限制他们应对环境变化(如搬迁、结婚)的能力。有该障碍的成年人通常过度担心他们的后代和配偶,当与其分开时,他们会体验明显的不适。由于需要经常检查另一个重要人物的去向,他们有可能会体验到工作或社交上显著受到干扰。

流行病学

在美国成年人中,分离焦虑障碍12个月的患病率为0.9%~1.9%。儿童6~12个月的患病率估计为4%。在美国青少年中,12个月的患病率为1.6%。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分离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在12岁以下儿童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儿童临床样本中,该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在社区中,该障碍多发于女性。国内暂未查到相关文献。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心理治疗

对于高发群体的儿童,家长需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扩大接触面,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并提前做好分离焦虑障碍的防治工作。对已经出现明显焦虑症状的患儿,可以通过放松治疗、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等,消除由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症状。

2.药物治疗

对于个别有严重焦虑症状,影响到饮食和睡眠并且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以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较好,其中地西泮使用最为普遍,常用计量为7.5~15mg/g,分2~3次服用,生效迅速。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不论慢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均有疗效,每日剂量10~100mg不等。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属于无镇静作用的、非苯二氮䓬类的抗焦虑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均有疗效。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建有抗焦虑作用,如舍曲林25~50mg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症状严重服用其他药物不可缓解时,可服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0.5~1.5mg作为抗焦虑增效剂或改善社会环境认知的药物使用3~6个月,依据病情进行调整。

康复和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978-7-117-25124-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