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刻板运动障碍
刻板运动障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tereotype movement disorder

英文缩写
SMD
概述

刻板运动障碍(stereotype movement disorder,SMD)是以重复出现的非功能性运动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重复性无目的动作,如反复挥手、撞头、咬自己等。同时,这些行为明显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或者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身体伤害。

刻板运动障碍的患病率目前尚无准确统计,但有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为2%~3%。智力障碍患者中,4%~16%存在刻板或自我伤害行为。其中,重度智力障碍患者出现刻板和自我伤害行为的风险更大。另外,还研究显示刻板运动障碍在失明和聋哑儿童中也比较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刻板运动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由于许多不同类型的刻板行为均被列在此障碍中,因此通常认为该障碍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有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是某些刻板运动的原因之一,如X连锁隐性遗传酶代谢缺陷疾病和自毁容貌症(Lesch-Nyhan综合征)通常会有自残、咬嘴唇和其他形式的自我伤害行为。另外,神经生化学研究发现脑内多巴胺的活动水平可能与刻板运动行为有关,表现为多巴胺激动剂可以引起或加重刻板行为,而多巴胺阻断剂则可以减少刻板行为。

社会心理因素可能对刻板运动行为也具有一定影响。社会隔离可以增加自我伤害性刻板行为,周围环境压力、受挫、孤独和恐惧也会促发某些刻板运动行为。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目前治疗刻板运动障碍的主要方法包括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也可以联合应用。

行为治疗对部分刻板运动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这些行为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强化和行为塑造。

对于那些具有严重自我伤害行为的患者,应当采用药物治疗,尤其对那些伴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患者更是如此。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刻板行为和自伤行为的最常用药物,如氯丙嗪等。其他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氟苯丙胺、氯米帕明、氟西汀、曲唑酮和丁螺环酮等,但目前这些药物的疗效尚不确定。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978-7-117-25124-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