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分离性遗忘症
分离性遗忘症
概述

分离性遗忘症是一种记忆障碍,表现为突然的逆行性自传体记忆丧失,即对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记忆丧失,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年。最近,“分离性遗忘症”被定义为一种分离障碍,特点是“回顾性地记忆空白,这些空白包括无法回忆个人信息,通常带有创伤或者应激性特征。”在DSM-5中,分离性漫游被归在分离性遗忘症之下。

记忆障碍(与器质性遗忘症不同)的非典型临床综合征指个体无法回忆关于自身的个人信息;个体缺乏意识层面的自我认知,甚至是最基本的自我认知,比如“我是谁”。分离性遗忘症与器质性遗忘症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器质性的诱因;不存在大脑结构损伤,只存在一些形式的心理应激。然而,分离性遗忘症作为一种记忆障碍仍饱受争议。

分离性遗忘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2%~7%,在那些经历过战争、有童年期虐待史或性虐待、集中营的幸存者、受到过酷刑以及自然灾害的幸存者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表明创伤的程度与发展成为遗忘症具有相关性。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分离性遗忘症的神经病因学饱受争议。即使在器质性遗忘症中存在大脑区域损伤,在定义因果关系时仍要十分谨慎,因为只有涉及记忆的大脑区域受损才会导致记忆缺失。遗忘症的器质性诱因很难检测,器质性和分离性遗忘症很容易混淆。如果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则会将器质性遗忘症误诊为分离性遗忘症,而且一些遗忘症的器质性诱因缺失很难检测到,然而,即使没有功能性损伤,一些神经性病痛可以毫不含糊地被诊断为器质性病变(如偏头痛)。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诈病的可能性。一些研究者指出,当无法被确诊为器质性遗忘症时,分离性遗忘症往往成为“垃圾桶”。其他研究者则捍卫者分离性遗忘症的概念,维护其作为临床精神障碍的地位。有趣的是,自从学界就短暂性完全遗忘达成一致后,分离性遗忘症的诊断率就下降了,这表明至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诊断。由于分离性遗忘症与“纯粹的逆行性遗忘”十分相似,两者都有类似的逆行性记忆丧失,故分离性遗忘症仍有很多疑问。同时,尽管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不存在机能受损或大脑损伤,但与分离性遗忘不同的是,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与“心因性事件”并无关系。心理刺激如情绪应激事件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在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中尚属罕见。当然,很难检测出器质性损伤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纯粹的逆行性遗忘中很可能同时存在心理因素和器质性诱因。

采用影像技术(如fMRI、PET和EEG)对大脑活动进行机能评估可以协助诊断分离性遗忘症,这与临床数据一致。一些研究表明器质性和分离性遗忘在某些程度上有相同的颞顶叶-前额叶大脑结构活动。也有研究表明,情景记忆受损可能由边缘系统的机能障碍导致,而自我认知受损可能由后顶叶皮层的活动改变导致。然而,要重申的是,在做出因果推断时必须小心,因为我们只能做出分离性遗忘症的病因学临时推断,这意味着无法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

临床表现及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在治疗中运用心理治疗技术时,要控制干预的强度和恢复所需要的速度,不能让患者压力过大。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时间和过程的推进要保持在合适的速度,这非常重要。许多分离性遗忘症的患者若脱离压力情境,症状会自行好转。

对分离性遗忘症的治疗主要选择心理治疗,辅以催眠或者药物治疗。分离性遗忘症通常并发情绪障碍、焦虑障碍和PTSD。这些障碍则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更严重的情况需要同时使用抗癫痫药物、SNRIs、SSRIs和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

催眠治疗受到状态依赖学习理论的支持,在催眠治疗中,需要签订自愿的合同,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催眠被看作一种受控制的分离形式;因此,临床医生假设患者浮现的心理内容和意象同样受到控制,患者可以控制治疗的节奏。尽管催眠治疗有效,也没必要恢复生活经历材料或者处理已经恢复的材料。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增加患者信心的工具。也可以采用自我催眠的方法,帮助患者控制治疗的速度和方式。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意识受到很多层面的外部刺激的影响;医疗从业人员的建议对患者的信息加工、创伤记忆以及对自身经历的感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催眠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工具,可以帮助治疗创伤,评估或恢复额外的生活经历材料,这能给医疗人员线索,使他们知道患者的需求和发展健康。

来源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978-7-117-25124-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