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
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hlamydia trachomatis

作者
樊尚荣;单莹莹;董悦
英文缩写
CT
概述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女性泌尿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25岁及以下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发病率最高。常与淋病奈瑟菌混合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方式以性传播为主,其次是手、眼或患者污染的衣物、器皿等媒介物间接感染。男女性伴间沙眼衣原体感染传播率为45%。沙眼衣原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输卵管,引起盆腔炎、不育及异位妊娠等。孕妇以宫颈为感染靶位,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

流行病学

Datta等(2007)对6 632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在尿妊娠试验阳性的妇女中衣原体感染率为2.0%。Sweet(2009)收集美国的资料,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2.0%~37.0%。张春平等(2002)用宫颈PCR-SSCP和DNA测序法对重庆772名孕妇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1.3%。Chen等(2006)对福州504名孕妇用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10.1%(51/504)。Yu等(2009)用Nest-PCR法对重庆330名孕妇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1%,与2002年相比变化不大。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母胎的影响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极少数报道沙眼衣原体和流产存在直接关联,而其他大部分研究则显示两者无相关性。未治疗的宫颈炎是否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和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仍存在争议。沙眼衣原体感染不增加绒毛膜羊膜炎和剖宫产后盆腔感染危险性。有报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产后延迟子宫内膜炎,该疾病在产后2~3周出现,与产后早期子宫内膜炎明显不同。它的特征是阴道流血或者排出分泌物、低热、下腹部疼痛和子宫压痛。

感染妇女经阴道分娩垂直传播率为30%~60%。沙眼衣原体感染孕妇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无感染者。围产期传染可导致新生儿肺炎,沙眼衣原体是新生儿眼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常在产后数周至数月始被发现。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处理

1.推荐对沙眼衣原体感染风险增加妇女如年龄在25岁以下、多性伴、未婚、低社会经济地位或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者,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筛检沙眼衣原体,若高危行为持续存在则应在孕晚期复查。

2.药物治疗 推荐方案:妊娠期衣原体感染推荐使用阿奇霉素1g顿服,替代方案:阿莫西林500mg,每天3次,连服7天。在妊娠期间禁用多西环素、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妊娠期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安全和有效的。

3.推荐60天的性伴侣或最后一位性伴侣(即使超过60天)进行衣原体检测。

4.分娩方式 衣原体感染并非剖宫产指征。

5.新生儿处理 新生儿感染衣原体最先累及眼黏膜、口咽部、泌尿生殖道和直肠,这些部位感染有可能是无症状的。新生儿衣原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炎,通常在出生后5~12天发病。衣原体也可引起亚急性无发热肺炎,通常在1~3个月发病。未经治疗的衣原体感染的妇女分娩新生儿虽然衣原体感染风险极高,但不推荐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因该种治疗疗效未确定。如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则应严密检测积极治疗。

(1)新生儿沙眼衣原体结膜炎:推荐方案为红霉素碱或琥乙红霉素50mg/(kg·d),分4次口服,14天。替代方案为阿奇霉素混悬液20mg/(kg·d),口服,每天1剂,连用3天。不主张单独局部用抗生素治疗沙眼衣原体眼炎。应用全身治疗者不需要再局部用药。以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年龄<6周婴儿中,有报道口服用药与婴儿肥大性幽门狭窄(IHPS)有相关性,应对用红霉素治疗的婴儿进行随诊,观察有无IHPS的症状和体征。红霉素有效率约80%,可能需要第二个疗程治疗,推荐对婴儿随诊以确定疗效。同时也需要考虑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

(2)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推荐方案为红霉素碱或琥乙红霉素50mg/(kg·d),分4次口服,14天。替代方案为阿奇霉素混悬液20mg/(kg·d),口服,每天1剂,连用3天红霉素有效率约80%。可能需要第二个疗程治疗,推荐对婴儿随诊以决定肺炎是否治愈,一些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在以后儿童期可能出现肺功能异常。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34905-5
上一篇:妊娠合并先天梅毒 下一篇: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