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和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两类。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可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L分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CLL),以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幼淋巴细 胞白 血病(prolymphocyte leukemia,PLL)等。文献报道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1/75 000~1/10 000。部分患者在妊娠期首次诊断。
白血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在还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因子。而许多其他因素如放射线、化学毒物、药物、遗传因素等,可能是致病的辅助因子。染色体内基因结构的改变直接引起细胞发生恶变;免疫功能降低有利于发病。当正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可以长期持续存在,大多不立刻发生白血病或恶性肿瘤。恶性变的发生往往是许多细胞改变逐步加深、逐渐累积的结果。但有些危险因素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的发生,例如: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化学毒物,如苯等工业溶剂;化疗药物,尤其是烷化剂;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触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在单卵双胎中,一人患病,另一人患病的机会为1∶5,比双卵双胎的发病率高12倍。某些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常伴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同时又常合并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如21-三体、X单体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 anemia)、Bloom综合征(侏儒面部毛细血管扩张)、X连锁的先天性血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明显增加。在90%的CML中Ph染色体,t(9;22)(q34;q11),9号染色体长臂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为P210。P210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导致粒细胞转化和增殖,在CM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妊娠时机问题
临床观察显示AL患者在疾病治愈后可以妊娠。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者称为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后妊娠复发率低,母儿结局好。CML患者在病情完全缓解后可慎重妊娠。有学者认为在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24个月后,如希望妊娠,可考虑停用伊马替尼,停药和受孕的时间间隔最好在6个月内。
2.妊娠期诊断的白血病继续妊娠及治疗问题
(1)急性白血病
由于AL病情进展迅速,目前认为孕早期诊断者应及时终止妊娠,然后开始化疗;妊娠中晚期诊断者,由于化疗对胎儿不良影响的风险较低,可以考虑继续妊娠,同时进行化疗,辅以支持疗法,争取在病情缓解后分娩,有望获得成熟的活婴。妊娠晚期诊断者也可以选择剖宫产获得活婴后再化疗,但延迟治疗有可能会影响母亲的预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①化疗,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期,应用强力的化疗方案使体内白血病细胞总数下降至107~109/L,使患者进入完全缓解状态。第二阶段是缓解后治疗期,此期时间长,期望继续减少白血病细胞总数并最终能够消除残余的白血病病变。化疗方案应由血液科医师决定。②支持治疗: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给予支持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基础。贫血者可输注同型红细胞以维持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在70g/L以上。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并有严重出血者,尽量多次输注来自同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以维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同时避免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③预防和治疗感染:对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应戴口罩,勤洗手,隔离性探望,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出现发热或感染的其他征象时,应立即做细菌与真菌培养,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抗真菌治疗。
(2)慢性白血病
孕期诊断的CML患者绝大多数处于慢性期,该时期的CML虽然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但表现为一个相对良性的过程,一般可持续约1~4年。因此,这类患者,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发病的患者,多可以顺利度过妊娠期。对于孕期CML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的诊疗常规,国内外常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白细胞单采术。伊马替尼、羟基脲、干扰素α等药物的作用特点为:
1)甲磺酸伊马替尼
是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高度特异性地抑制BCR/ABL编码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其持续磷酸化,抑制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研究显示伊马替尼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妊娠早期使用会增加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但妊娠中、晚期使用风险无显著增加。
2)干扰素α
分子量大,很少通过胎盘。能通过影响蛋白合成、降解RNA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显示干扰素在动物实验中无致畸性,是整个孕期都能相对安全使用的药物。
3)羟基脲
是抑制DNA合成的细胞毒性药物,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研究显示其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性,孕早期使用增加流产和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孕中晚期使用相对安全,但母体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应引起临床关注。
白细胞单采术:能在短期内快速降低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从而降低白细胞异常增多引起血管堵塞的风险。但该方法不能清除恶性克隆,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需特殊的仪器,使用不方便,费用较高,不作为CML患者维持治疗的推荐方法。妊娠期白细胞单采可以避免药物致畸的影响,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在整个孕期都可以使用。在临近分娩等紧急情况下使用能使白细胞水平快速下降,具有优势。
综合上述治疗措施,妊娠期诊断的CML慢性期患者,孕期可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干扰素α和/或白细胞单采治疗;孕中期后可选择羟基脲、伊马替尼进行治疗。病情控制应达到白细胞数<100×109/L、血小板计数<500×109/L、血红蛋白浓度>70g/L。
(3)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前需根据病情配新鲜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血制品。应根据产科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尽量避免并减少手术操作,除非有手术指征。产后应积极应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注意预防软产道血肿,术后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
(4)新生儿处理
新生儿均应按高危新生儿管理:①新生儿出生后查血常规及染色体;②人工喂养:因产妇应尽快进行化疗,不宜母乳喂养;③产前如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新生儿出生后应用泼尼松2.5mg,每天2次口服,1周后可逐渐减量。目前观察未发现恶性白血病克隆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但对子代远期神经系统发育、生殖功能以及发生恶性肿瘤等情况的随访资料尚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