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患,包括血友病A(遗传性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遗传性Ⅸ因子缺乏)和遗传性Ⅺ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的发病率在(5~10)/10万,其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B占15%~20%,遗传性Ⅺ因子缺乏症极为少见。
血友病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缺乏Ⅷ因子的促凝活性成分Ⅷ:C因子。女性常为杂合子携带者,发病率较男性明显偏低。虽然杂合子女性的Ⅷ:C因子水平也明显降低,但只有纯合子才会表现为血友病A发病。在少数情况下,女性可因偶然的新发基因突变而致病。
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Christmas病,主要是由于Ⅸ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其临床特点及遗传规律和血友病A类似。
遗传性Ⅺ因子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或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发病率较低,出血多发生于外伤及手术,自发性出血较血友病A、B少见,且出血与血浆中Ⅺ水平不完全平行。
1.一般处理
轻症无出血患者无须特殊处理,但应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前列腺素E1、右旋糖酐等)、抗凝药物(肝素、华法林等)和溶栓药物(尿激酶等),有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时应积极局部止血,可注射维生素K,必要时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制剂。
2.产科处理
(1)对血友病家族史的高危孕妇,可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通过PCR+RFLP检查Ⅷ:C及ⅧR:Ag,可作出明确的产前诊断,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
(2)血友病患者孕期保健应在产科及血液科共同管理下,孕期监测Ⅷ:C、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氨肽素。孕期使用DDAVP(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是否可导致胎儿畸形目前文献报道不一,应慎用,哺乳期女性常规剂量使用DDAVP后乳汁中含量甚微,对婴幼儿无明显影响。
(3)血友病孕妇均应计划分娩,但血友病并非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临产、剖宫产以及严重出血时可通过注射维生素K、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及使用人基因重组FⅧ或FⅨ制剂或者病毒灭活的血源性FⅧ或FⅨ制剂预防出血或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