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ic purpura,TTP)为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4~10)/100万,女性多见,妊娠可诱发TTP,是妊娠期少见的危重症,母胎死亡率均较高。
主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l3)活性缺乏、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血小板异常活化相关。TTP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TTP系ADAMTSl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常在感染、应激或妊娠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病。获得性TTP者根据有无原发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TTP多因患者体内存在抗ADAMTSl3自身抗体,导致ADAMTSl3活性降低或缺乏,是主要的临床类型。继发性TTP系因感染、药物、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发。
1.血常规:表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形红细胞及碎片(>1%),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半数以上患者血小板计数<20×109/L。
2.血液生化: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和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下降,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尿胆原阳性,血尿素氮及肌酐不同程度升高。
3.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4.血浆ADAMTSl3活性及ADAMTSl3抑制物检查:遗传性TTP患者ADAMTSl3活性缺乏(活性<5%);特发性TTP患者ADAMTSl3活性多缺乏且抑制物阳性;继发性TTP患者ADAMTSl3活性多无明显变化。
5.Coombs试验阴性。
基于本病病死率高,一旦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时,不论轻型或重型均应尽快开始积极治疗。
1.原发病治疗
首选血浆置换治疗,其次可选用新鲜(冷冻)血浆输注和药物治疗。对高度疑似和确诊病例,输注血小板应谨慎,仅在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才考虑使用。
(1)血浆置换疗法:为首选治疗,采用新鲜血浆、新鲜冷冻血浆;血浆置换量推荐为每次2000ml(或按40~60ml/kg),每天1~2次,直至症状缓解、血小板及LDH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延长置换间隔。对暂时无条件行血浆置换治疗或遗传性TTP患者,可输注新鲜血浆或新鲜冷冻血浆,推荐剂量为20~40ml/(kg·d)。当严重肾衰竭时,可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
(2)免疫抑制治疗:发作期患者可辅助使用甲泼尼龙(200mg/d)或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输注3~5天,后过渡至泼尼松[1mg/(kg·d)],病情缓解后减量至停用。特发性TTP患者可加用长春新碱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减少自身抗体产生。
(3)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适用于血浆置换无效或多次复发的病例。
(4)贫血症状严重者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病情稳定后可选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复发。
2.产科处理
终止妊娠是TTP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终止妊娠并不能保证TTP的病情完全缓解,因此需依据TTP的病情、妊娠周数和胎儿的状况及治疗效果综合评估。对于孕周小,胎儿不具备存活能力者,可在诊断后积极实施规范化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治疗,若病情缓解,可以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定期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胎盘血供情况,妊娠37~38周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若治疗无效,需及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