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由于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缺陷(发生突变和/或缺失)引起相应珠蛋白的合成减少或丧失,导致构成血红蛋白α链和β链珠蛋白合成比例失衡、红细胞寿命缩短,进而发生慢性溶血性、小细胞性的贫血。因该病首先在地中海地区发现而得名,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是地贫的高发区,报道地贫基因缺陷率为2.5%~20%。
根据基因缺陷的分类,临床上主要分为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所致的α地贫及β珠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的β地贫。前者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3区3带(16P13.3),后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区2带(11P1.2)。
Α地贫根据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数量,临床上分为α地贫静止型(-α/αα)、标准型(--/αα或α-/α-)、HbH病(--/--)及HbBart胎儿水肿,少数为非缺失型α地贫。静止型α地贫常无临床表现,新生儿发生Bart胎儿水肿可能性为2%;标准型表现为轻度贫血,新生儿发生Bart胎儿水肿可能性为3%~5%;HbH病多表现为中~重度溶血性贫血,常伴有肝脾大、鼻梁塌陷、眼距增大等特殊贫血外貌;HbBart胎儿水肿患儿常在出生前窒息死亡或出生后不久死亡。
Β地贫主要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肽链缺如(β0)或合成不足(β+引起)轻型β地贫即单杂合子地贫,常无贫血症状或轻度贫血,血常规表现为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血红蛋白电泳分析HbA2含量增高(HbA2>3.5%)。重型β地贫即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地贫,常表现为严重贫血、髓外造血所致特殊面容、性发育延迟和生长发育不良。
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比例相等。轻型地贫携带者同正常人婚配,其后代有50%的机会成为轻型地贫携带者;静止型α地贫与轻型α地贫婚配,有1/4的概率娩出HbH病患儿;男女双方均为轻型α地贫,携带者则有1/4机会妊娠Hb Bart水肿胎儿;如同为轻型β地贫携带者,则也有1/4机会分娩重症或中间型β地贫患儿。
1.血液学表型筛查
(1)全血细胞分析:
主要指标为MCV和MCH。若MCV<82fl,MCH<27pg,则筛查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但在静止型α地贫和αβ复合型地贫的检测中,这两项指标可能完全正常。
(2)红细胞脆性一管定量法:
正常值为溶血>60%,如果<60%可判定为地贫(轻型,携带者)。此法诊断轻型地贫的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76.2%,需要的实验室条件简单,适合基层医院采用。
(3)血红蛋白电泳:
正常成人的HbA2为2.5%~3.5%,HbF为0%~2.5%。静止型和轻型α地贫HbA2和HbF含量往往正常或稍低,轻型β地贫HbA2>3.5%,HbF含量正常或增高。
此外,有学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HbA2用于β地贫的筛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产前筛查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
2.基因诊断
由于血液学表型筛查对静止型和复合型地贫患者有漏诊率,因此需要基因诊断进行确诊。如夫妇双方同时携带地贫基因,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妊娠24周前进行产前诊断,可采集绒毛或羊水提取DNA进行基于完整家系分析的基因诊断,避免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开展了超声筛查技术、胚胎种植前的基因诊断以及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或直接分离胎儿DNA进行产前诊断。
由于αβ复合地贫患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时仅表现出β地贫的特征,若未进行基因检测,目前尚无其他实验方法发现是否合并α地贫,因此很容易导致αβ复合地贫的基因携带者被漏诊。研究显示,我国广东及广西β地贫患者人群中约有14%~19%的人同时携带α地贫基因。若夫妇一方为α地贫,另一方为β地贫,则应对地贫筛查疑为β地贫的一方进行常规α地贫基因的检测;若系αβ复合地贫应进行产前诊断,以防HbBart胎儿水肿患儿的出生。
目前,地贫尚无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遗传筛查和产前诊断,淘汰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的出生。妊娠期的处理主要是监测Hb水平及心脏功能,通过间断输血维持Hb达到或接近80g/dl以上,通过超声及胎儿监护等手段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状况进行监测。产前诊断宜在妊娠24周前进行,可以采集绒毛或羊水提取DNA进行基于完整家系分析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后尽可能采集到胎儿血样或组织,以进一步验证产前诊断结果。分娩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剖宫产通常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