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作者
梁梅英
概述

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指体内贮存的铁不能满足正常组织细胞需要的一种状态。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血红蛋白生成障碍而导致的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其发生与孕妇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态等有关,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高危因素包括曾患过贫血、多次妊娠、在1年内连续妊娠及素食等。

病因学

妊娠期铁需求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需铁总量约1 000mg,包括血容量增加需铁750mg,胎儿生长发育需铁250~350mg。妊娠中期需铁3~4mg/d,晚期6~7mg/d,在双胎妊娠时需求增加更为显著。其次为饮食中铁摄入和吸收不足。每天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率仅为10%(1~1.5mg),因此不能满足孕期铁的需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确立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方法。

1.血常规

IDA患者Hb、MCV、MCH和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均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降低。血涂片表现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

是一种稳定的糖蛋白,不受近期铁摄入影响,能较精确反映铁储存量,是妊娠期铁缺乏的最佳实验室诊断指标。血清铁蛋白<20μg/L诊断ID;<30μg/L提示铁耗尽早期,需及时治疗。但在感染时血清铁蛋白也会升高,可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加以鉴别。

3.其他指标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属不可靠的铁储存指标,易受近期铁摄入、昼夜变化、感染及营养等因素影响。

4.骨髓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系造血呈轻度或中度活跃,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外铁均减少,以细胞外铁减少明显,铁粒幼红细胞<15%。但该方法为有创性检查,仅适用于难以诊断贫血原因的复杂情况。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一般治疗

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丰富的饮食,如黑木耳、海带、紫菜、猪肝、豆类等。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者给予对症处理。

2.药物

主要为补充铁剂,口服给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诊断明确的IDA孕妇应补充元素铁100~200mg/d,治疗2周后复查Hb评估疗效,通常2周后Hb增加10g/L,3~4周后增加20g/L。非贫血孕妇如果血清铁蛋白<30μg/L,应补充元素铁60mg/d,8周后评估疗效。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以及多糖铁复合物等。口服铁剂同时可服维生素C 0.1mg促进铁吸收。对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或因严重胃肠道反应不能口服铁剂者,可选用静脉补铁,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50~100mg,每天1次。

3.输血

当Hb<7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分娩或行剖宫产手术者,应少量、多次、慢速输注浓缩红细胞快速纠正贫血,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4.产科处理

IDA孕妇在母体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结合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儿生长受限。孕晚期应加强胎儿监测,鼓励孕妇左侧卧位、间断吸氧,有助于改善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状态。贫血孕妇应实施计划分娩,中重度贫血者临产后应配新鲜血备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及胎儿宫内情况,尽量避免产程过长,积极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者输血治疗应积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贫血者应在产褥期继续补充元素铁100~200mg/d,持续3个月。

预防

妊娠前应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以增加铁储备。孕期加强营养,鼓励孕妇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在孕早、中、晚期至少各查血常规一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检测血清铁蛋白,以期早期发现铁缺乏,及时治疗。对偏食、素食者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应进行预防性补铁,增加铁储存,预防贫血的发生。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34905-5
上一篇:妊娠期特发性产后肾衰竭 下一篇: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