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4月发现人类感染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来,一个月后我国也发现了第一例境外移入病例。距我国第一例后一个月,WHO即发布了全球大流行警报。甲型H1N1流感的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死率很低,仅为0.6%。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H1N1流感传播性较季节性流感强,但病死率与季节性流感没有明显差异。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别,其中青壮年占70%,与既往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以老年人和幼儿居多不同。与正常人相比,孕妇感染流感时有5~6倍的机会并发重症,重症和死亡病例孕妇约占10%~15%。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孕妇列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此外,妊娠期妇女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妊娠合并肥胖(体重指数≥40kg/m2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kg/m2可能是高危因素)者,更易发展成重危病例。
1.外周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
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抗体检查:
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4.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
首先要成立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产科专家组,实行上报制度,孕产妇的处理均由专家组会诊决定。
对于疑似病例,应该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需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病例,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对于确诊病例,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
一般根据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优先收治重症与危重病例入院。对危重病例,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及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重症医学科(ICU)治疗,不收入产科病房。不具备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时将病例转运到具备条件的医院;病情不适宜转诊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就地进行积极救治。孕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如实施居家隔离治疗,应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需及时安排住院诊治。
1.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由产科专家组会诊对孕产妇及胎儿宫内安危进行评估及进行相应的产科处理。
2.抗病毒治疗
孕妇在出现上述流感样症状之后,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即应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乔宠等人的研究表明用药越早患者的围产结局越好。因此,一旦疑似就应开始用药。奥司他韦:用量为75mg,每天2次,疗程为5天。对于危重或重症病例,奥司他韦剂量可酌情加至150mg,每天2次。对于病情迁延病例,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扎那米韦:用量为10mg吸入,每天2次,疗程为5天。
3.及时终止妊娠
一旦发现重症病例应该及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娩方式可采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乔宠等人研究表明,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采用剖宫产,可迅速改善孕产妇的氧合状态,也可以将胎儿宫内的缺氧状态迅速解除,可有效提高母儿预后,并不增加母儿手术并发症。麻醉方式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或全麻,视具体情况而定,术后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也应转运至ICU进行呼吸机支持呼吸。新生儿医师应该在手术间进行新生儿的复苏抢救。
需要终止妊娠的妇女应及时从专用隔离病房或ICU转运至甲型H1N1流感患者专用手术间。转运流程为:穿、戴全套防护物品→至专用隔离病房或ICU病房接患者→患者戴口罩和手套→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室专用的接送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车上→将患者转运至甲型H1N1流感患者专用手术间→手术后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人员防护消毒。穿戴防护物品流程为:洗手或手消毒→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戴工作帽→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脱防护物品流程为: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摘工作帽→摘防护眼镜→摘防护口罩→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医务人员清洁消毒流程为:手消毒→淋浴→换干净衣服。甲型H1N1流感专用手术间清洁消毒流程为:关闭门窗→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
4.其他综合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5)对于重症和危重病例,也可以考虑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进行治疗。对发病1周内的重症和危重病例,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宜早期使用。推荐用法:一般100~200m(l或者根据血浆特异性抗体滴度调整用量),静脉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
一般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因基础疾病或并发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产科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1.妊娠妇女甲流疫苗的接种问题 我国的甲流疫苗是一种裂解疫苗,它是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浓缩、纯化、裂解、灭活病毒后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通俗地说,就是把甲流病毒株灭活裂解,仅保留了能产生有效抗体的抗原成分,接种后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有效抗体,抵御病毒入侵。裂解疫苗是疫苗中安全性能比较好的一种疫苗,目前世界及中国使用最为普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大部分都是裂解疫苗。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
2009年10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就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提出的建议:各国批准的甲流疫苗安全可靠;接种一剂疫苗足以产生免疫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甲流疫苗可以同季节性流感疫苗同时接种。对怀孕妇女进行免疫非常重要,怀孕妇女面临的风险很高,特别是在怀孕4周以后。这些妇女可以接受获得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任何一种疫苗。美国CDC建议孕妇接种H1N1疫苗,其原因为:接种流感疫苗是抵抗流感的唯一有效方法。孕妇很有必要接种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患有任意一种流感的孕妇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与早产、流产和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无关联,甚至可能会降低死胎风险。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孕妇预防“甲流”的意识,最好不到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
3.避免接触呼吸道患者。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时,孕妇应戴口罩,口罩用后要清洁消毒;不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或在一个房间休息,居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
4.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立即处理;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或触摸公共场所的物品后。
7.孕妇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尽快就医,并应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