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菌肺炎(legionella pneumophila pneumonia)是军团菌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976年,首次暴发流行于参加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退伍军人军团会议的人员中而得名。至今共发现43个菌种(65个血清型),但临床只分离到22个菌种,且90%是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Lp)。欧美调查表明:军团菌肺炎在社会获得性肺炎中占8.0%~12.5%,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约占10%,可见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疾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亦有本病存在。
军团菌为需养的葡萄糖非发酵的多形革兰阴性杆菌,不易被通常的革兰染料染色,可用改良Dieterle饱和银染色法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嗜肺军团菌已有15个血清型,Lpl最多见。此外,其他菌种报告病例较多者有匹兹堡军团菌(L.bozemanii)、杜莫军团菌(L.dumoffii)、长滩军团菌(L.longbeachae)等。
本菌源自环境,在水源、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广为分布。本菌喜水,在蒸馏水中可存活1年左右。暴发流行多与人工的贮水源有关,如中央空调冷却水塔、循环温泉水、水龙头口、淋浴喷头处、超声湿润器、呼吸医疗器械、新生儿浴盆、盆花的腐叶土等受军团菌污染后均可成为医院获得性军团菌肺炎的传染源。
通常人体摄入被军团菌污染的水源、吸入含本菌的水蒸气或本菌从创面直接进入人体而致病。日本曾经报道7例新生儿感染军团菌,其中一例为1999年一名在家浴缸中进行水中分娩时感染的。
特点是广泛分布的多灶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病程中虽偶可发生菌血症,军团菌散布肺外脏器,但多不能在其他脏器发现本菌。
显微镜下,可见严重的肺泡和支气管炎。在免疫低下者可发生广泛的肺泡损伤伴透明膜形成,并可引起肺外多器官播散性小脓肿。
炎症反应现象较突出:①周围血白细胞常增高,(10~20)×109/L,中性粒细胞常增多,核左移;②血沉增快;③C反应蛋白(CRP)高值。肝损害严重时,肝功试验结果像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血电解质测定常有低血钠,这也是军团菌肺炎的一个特征。随病程发展,血磷、血浆蛋白亦可降低。约10%有显微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脑脊液检查常阴性,偶可有中毒性脑病表现。
胸部X线检查:X线表现形态多样性,缺乏特异性,大多数呈急性进展的肺泡炎性阴影可与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一致,其改变可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胸腔积液相对较多,肺部病灶吸收较一般肺炎缓慢。
治疗延误或免疫缺陷者易发生肺空洞,但罕见肺脓肿。很少见到肺门淋巴结肿大。早期即有胸腔积液,入院时约20%患者可查到少量胸腔积液;病程中约63%胸腔积液增加。肺阴影消退较慢,治疗后常需数周才好转,数月才能完全吸收,故病理早期不能用X线变化作为疗效指标。
因本病进展迅速,可疑病例即应采用针对本病的“经验治疗”。军团菌易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吞噬,但在细胞内却不易被杀死,且能在其中繁殖。因此,必须选用能较多地进入细胞内的抗生素。
(1)首选红霉素
回顾性研究发现,及时采用红霉素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80%以上。新一代有报道妊娠期军团菌病用红霉素治疗有效,可用红霉素500mg,每天4次静滴;或阿奇霉素第一天500mg,以后250mg/d口服或静滴,开始治疗宜静脉点滴,病情缓解改为口服,疗程一般为10~14天,免疫损害的孕妇(如HIV感染)继发军团菌肺炎时疗程需要3周以上。
(2)新一代大环内酯抗生素
如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也可用于治疗。
(3)新喹诺酮类药物
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LVFX)、环丙沙星、斯帕沙星(SPFX)近年来亦常用于治疗本病,但妊娠期应慎用。
有报道妊娠期军团病用红霉素治疗有效。
(4)Q热立克次体肺炎
立克次体中最易引起肺炎者为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i(Q fever)]通常是由于人吸入含有带菌动物分娩或流产的带菌气溶胶,一般此类患者均有呼吸系统的表现。当吸入带菌的孕妇分娩时的气溶胶时也会发生人-人之间的传播。研究者从无症状的孕妇的胎盘中分离到Q热立克次体,并且发现感染Q热立克次体可造成流产和死产。迄今为止,最大型的报道是法国总结13年间1383例Q热立克次体感染中有15例为妊娠Q热,围产结局也不好,其中10例流产、3例早产,仅有2例为正常妊娠。
一般用四环素治疗有效,但是考虑到四环素对胎儿的毒性作用,在妊娠期用macrolides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