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瘤
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瘤
作者
孙伟杰;范晓霞
概述

垂体腺瘤是垂体最常见的分泌性肿瘤,按照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由于放射免疫技术的应用及改进,催乳素(prolactin,PRL)测定的普及,使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同时,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的问世和应用,超过85%的女性患者经治疗后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恢复排卵和月经并成功妊娠。我国程蔚之等及陈蔚琳等分别报道:妊娠合并垂体催乳素瘤的发生率为1.02‰及1.89‰。妊娠期体内激素的变化导致对垂体催乳素瘤(pituitary prolactinomas)的诊断和评估有一定的困难。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孕前处理

目前对垂体催乳素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及放射治疗三个方面。

1.药物

多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溴隐亭(bromocriptine)。溴隐亭是2-溴-α-麦角克碱,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碱的衍生物,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与垂体,抑制PRL的合成、释放及肿瘤的生长。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垂体催乳素瘤患者应用溴隐亭治疗后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同时可恢复排卵并受孕。程蔚蔚等报道的41例垂体瘤中35例(85.37%)为单纯服用溴隐亭后妊娠,多数在用药后6个月左右妊娠。41例患者中有7例(17.07%)孕期持续服药,23例(56.10%)在得知受孕即停药,孕中期因出现症状或血催乳素显著升高而再次加用溴隐亭,这30例患者均无不良结局出现。

有文献报道新型长效多巴胺激动剂卡麦角林(cabergoline)用于治疗妊娠期垂体催乳素瘤是安全的,但尚缺乏对胎儿预后影响的证据。

(1)适应证

垂体微腺瘤;肿瘤有浸润或瘤体较大,手术困难者;手术后PRL下降不满意者。

(2)禁忌证

对麦角过敏者、高血压、冠心病、肝肾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

(3)用法

小剂量开始,1.25mg,1天2次,7~14天若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至5~7.5mg/d,分2~3次服用。

(4)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头痛、眩晕、乏力、腹痛、腹泻、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多在用药早期发生,1~2周内自行消失。

2.手术

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鞍手术治疗。60%~85%的垂体微腺瘤可经蝶鞍手术治疗成功,手术成功标准:PRL水平正常、月经正常、停止溢乳。大腺瘤因肿瘤无包膜,不易切净,可先用药,待肿瘤变小后手术效果好,术后可加用溴隐亭治疗。

适应证:不能耐受多巴胺激动剂或耐药者。

3.放射治疗

效果肯定。

适应证:肿瘤过大,已超出蝶鞍外,手术不能完全摘除;有手术禁忌证或术后PRL持续升高者;术后加放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

妊娠期处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产后处理

产后需及时检测PRL水平。正常孕妇在产后数周或数月哺乳可以刺激PRL分泌,但哺乳并不能引起肿瘤生长。程蔚蔚等报道41例妊娠合并垂体腺瘤患者中30例(75%)产后母乳喂养(包括混合喂养),无一出现头痛、复视等不适症状。某些患者在产后PRL水平和肿瘤大小可能比孕前下降,部分产后可恢复排卵,不需重新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母乳喂养也不会引起肿瘤增大。

因此,催乳素腺瘤患者产后不需治疗者不应阻止其哺乳,但分娩后需继续服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应禁止其哺乳。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34905-5
上一篇:妊娠合并甲状腺危象 下一篇: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