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包括呕血或便血或者两者共存,为新生儿期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需鉴别真性消化道出血和假性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许多急危重的并发症或全身疾病的症状,病情急且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可使出血加重,导致贫血、休克甚至死亡。
1.假性呕血和/或便血
患儿一般状态良好,无失血及贫血的表现。多见于吸痰、放置胃管或气管插管所引起的鼻咽部或气管黏膜损伤性出血,被吞咽至消化道所致;分娩过程吞入母亲产道的污血所致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吸吮过程中咽下母亲乳头破溃或皲裂处的血液;口服铁剂、铋剂、炭末、酚酞等也可引起黑便。
2.出凝血机制障碍
如重症感染、硬肿症等所致DIC;由维生素K缺乏所致新生儿出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3.消化道疾病
急性胃黏膜病变,如窒息缺氧、败血症等;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近年来,因配方奶不耐受引起的过敏性肠炎(主要表现为便血)也有增多趋势。
1.禁食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留置胃管
主要用于胃肠减压和判定有无活动性出血。可也用于注入药物,予1%碳酸氢钠洗胃,中和胃酸,也可应用于注射局部止血剂。
3.制酸剂
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5mg /(kg·次),每6~12小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0.4mg /(kg·次),每12~24小时,静脉滴注。但目前对新生儿是否应用上述药物仍存争议。
4.对症治疗
新生儿出血症可给予维生素K1治疗,必要时可输新鲜冷冻血浆。对失血性贫血,可根据患儿失血量,输新鲜同型血10~20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