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新生儿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暂停
作者
薛辛东
概述

呼吸暂停(apnea)是指呼吸停止时间>20秒,或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减慢<100次/min或出现青紫(血氧饱和度≤80%)。周期性呼吸是指呼吸停止<10秒,在两次发作间期呼吸正常,并且不伴有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常在生后3周内消失。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可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足月儿呼吸暂停多为继发性。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呼吸暂停,反复发作不及时处理都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病因学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和继发性呼吸暂停。

1.原发性呼吸暂停

多见于早产儿。常见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800g的早产儿,多发生在生后3~5天,呼吸暂停与早产儿脑干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有关,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不伴有任何其他疾病。

2.继发性呼吸暂停

多见于足月儿,也可见于早产儿。多种原因可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①颅内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颅内出血等;②神经肌肉疾病,包括吸吮与吞咽功能障碍或不协调、吸吮与呼吸不协调等;③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气道梗阻、肺部疾病、膈或声带麻痹等;④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喂养不耐受等;⑤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动脉导管未闭、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⑥其他,如出生时窒息、感染、贫血、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胎母用镇静剂、代谢及电解质紊乱等。

分类

新生儿呼吸暂停可分为中枢性、阻塞性或混合性。

1.中枢性呼吸暂停

是指患儿既没有自主呼吸(即口鼻腔内无气流通过),也没有呼吸动作(即胸廓运动消失)。约占呼吸暂停的10%~25%。

2.阻塞性呼吸暂停

是指有呼吸动作,但上气道不能开放,尽管患儿持续进行呼吸动作(即有胸廓运动),气流仍无法进入患儿肺内。约占呼吸暂停的12%~20%。

3.混合性呼吸暂停

是指中枢性、阻塞性两种呼吸暂停的联合。混合性呼吸暂停可以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任一种形式开始,以后可以两种交替或同时存在。此型最多见,约占呼吸暂停的53%~71%。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首先确定是原发性呼吸暂停还是继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呼吸暂停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控制感染、纠正贫血、治疗胃食管反流等。

1.一般处理

密切监护患儿呼吸、心率、经皮氧饱和度。避免可能诱发呼吸暂停的相关因素,包括减少咽部吸引,减少经口喂养,避免颈部的过度屈曲或伸展等。必要时给氧。

2.物理刺激

呼吸暂停发作时可先给予物理刺激,促使呼吸恢复,如托背、摇床、弹足底等,或用气囊面罩加压呼吸。

3.药物治疗

①氨茶碱:首次剂量5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以后给维持量2mg/kg,每隔12小时1次,静脉或口服。静脉应监测血药浓度,维持5~15μg/L为宜。疗程5~7天。目前临床应用较少。②枸橼酸咖啡因:首次剂量20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5~10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或口服,有效血浓度为5~25μg/L,疗程5~7天。

4.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

对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可采用鼻塞CPAP,压力一般为3~4cmH2O。

5.机械通气

经药物治疗和鼻塞CPAP不能控制呼吸暂停发作,应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如果患儿肺部无器质性病变,应采用较低的呼吸机参数进行通气,以免引起低碳酸血症和肺损伤。

6.治疗原发病

对症状性(继发性)呼吸暂停者,必须对原发疾病给予积极治疗,如纠正贫血(如Hct<25%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血糖,控制感染,止惊等。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34905-5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第2版),第2版,978-7-117-30132-9
上一篇:新生儿呼吸困难 下一篇:新生儿青紫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