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seudohypoparathyroidism
中文别名 :假性甲旁减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主要包括以下两组类型:Ⅰa、Ⅰb型、Ⅰc型和Ⅱ型。
此两型均有:①由遗传缺陷所致的体态异常如身材矮小、圆脸、斜视、短指(趾)、掌骨畸形、智力减退等。②周围组织(肾和骨)对PTH完全或部分性无生理效应,故血清钙、磷和AKP改变均和真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同,因而甲状旁腺组织增生,血清PTH分泌代偿性增高。Ⅰa型常可同时伴其他激素抵抗如TSH、胰高血糖素、促性腺激素抵抗等而出现相应的功能低下,由Gsα基因突变导致;Ⅰb型大多不伴其他激素抵抗,不一定伴有体态异常,其遗传缺陷定位于常染色体20q13.3;另有少数患者有典型的体态异常和PTH抵抗表现,但是检测Gsα功能正常,称为Ⅰc型。Ⅰ型病例的缺陷主要在于骨和肾的细胞膜受体,cAMP生成障碍,故对PTH为完全性无反应。而Ⅱ型病例主要缺陷则在于靶组织细胞对cAMP无反应,故仅在滴注外源性PTH的同时滴注钙才有尿磷增多反应,根据此点及体态改变也可和真性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区别。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处理,基本上与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同,血生化维持正常后,PTH代偿性分泌增多也可得到纠正。
PHPⅠa、PHPⅠb、PHPⅠc和PHPⅡ型的发病机制见表1。
表1 各种假性甲旁减和假假性甲旁减的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注:N表示正常。
1.血钙低、血磷高,尿钙和磷低的同时血PTH升高。
2.X线表现:
(1)骨骼畸形
以掌(跖)骨短粗最具特征性,严重者可呈矩形(图1)。常见于第1、4、5掌骨和第1、4跖骨,有时指(趾)骨亦可受累,但尤以第四掌(跖)骨最为常见,表现为掌骨征阳性(图2)。第4掌骨变短也见于turner综合征,偶见于正常人,需与之鉴别。四肢骨可呈弓状变形,髋关节内或外翻。偶可出现外生骨疣,位于骨干中部,基底宽,于骨皮质呈直角向外突出,不同于一般表现。骨成熟可加快,骨骺早期闭合,致身材矮小。颅盖骨可增厚,板障间隙增宽,但骨密度较低。

图1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女性,10岁,下肢抽搐半年,监测智商减低,甲状旁腺激素1 278pg/ml(正常值范围15~65),血钙减低。双手正位X线片(B)示双手第1、5掌骨及多发指骨短粗,重者呈矩形改变
引自:主编: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第3版.ISBN:978-7-117-29026-5
.
图2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女性,20岁,手足搐搦9年,血钙4.75mg/Dl,血磷8mg/Dl。A.左手正位X线片,掌指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第4掌骨短小;B.双足正位X线片,右第4跖骨短小
引自:主编: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第3版.ISBN:978-7-117-29026-5
.(2)骨质疏松
患者周身骨骼密度可减低,呈骨质疏松改变。
(3)异位钙化
常见于颅内脑基底节区,钙化通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呈双侧、对称、多发的特点。软组织钙化见于2/3病例,通常发生在关节邻近。
(4)牙齿异常
发育过程中,牙齿钙化不良,且与发病年龄有关,年龄愈小,影响愈大。
3.头颅CT可见基底节钙化。
4.低血钙惊厥时脑电图可异常。
PHP的治疗类似于甲旁减,只是维生素D和钙的剂量通常比特发性甲旁减需要的量少。
该病的主要治疗是纠正低血钙,血钙应维持7.0~7.5mg/dl(离子钙>0.7mmol/L)。血钙维持在正常范围,可抑制甲状旁腺增生,降低血PTH;同时应该纠正高血磷,低血镁。严重的低血钙需要静脉补充钙剂,长期治疗需要口服补钙,每天补充1~3g元素钙,碳酸钙最常用。患者应同时使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0.25μg,2次/d,直到0.5μg 4次/d)。注意血钙的水平不宜过高,需降血磷,定期监测尿钙水平和肾脏,防治肾结石和肾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