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由于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Ⅱ型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主要发生在胎龄<35周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有报道胎龄<28周者RDS发生率60%~80%,胎龄32~34周者发生率15%~30%,胎龄35~36周发生率降到5%~10%。
胎龄15周胎儿肺即开始有PS的重要成分表面活性蛋白(SP-B和SP-C)的mRNA表达,胎龄24~25周合成磷脂和活性SP-B,但直到胎龄35周左右PS量才迅速增多,因此,胎龄<35周早产儿易发生RDS。正常足月儿PS分泌充足,分布于肺泡表面,降低肺泡壁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早产儿PS缺乏或不足,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进行性肺不张,阻碍肺泡气体交换,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导致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开放,血液右向左分流,即肺循环的未经肺组织气体交换的血液直接分流到体循环,加重缺氧,导致恶性循环。肺毛细血管长时间缺氧致通透性增高,血浆纤维蛋白渗出到肺泡,形成肺透明膜,更加重肺组织气体交换障碍的恶性循环。
1.产前糖皮质激素预防
循证医学证据已证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胎儿肺成熟及PS分泌,明显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指南推荐对胎龄<34周,可能发生早产的产妇静脉或肌内注射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每次12mg,间隔24小时,一个疗程2次,肌内注射;或地塞米松,每次6mg,间隔12小时,一个疗程4次。一般使用1个疗程即可,必要时可使用第2个疗程,产前激素预防的最佳时间是分娩前24小时~7天给药。
2.无创通气
早产儿生后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应早期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先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如nCPAP不能维持可改用经鼻间隙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或无创高频通气(nasal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nHFV)。无创通气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如使用无创通气后呼吸困难未缓解,或出现反复呼吸暂停、PaCO2升高、PaO2下降,应改用机械通气。
3.肺表面活性物质(PS)药物治疗
(1)治疗时机
对早产儿RDS应强调早期给药,建议早期使用nCPAP,如nCPAP压力≥6cmH2O,FiO2 >0.30,建议给PS治疗。对病情进展快,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严重RDS,立即给予PS治疗。
(2)给药剂量
根据药物推荐剂量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PS剂量,猪肺PS推荐剂量为每次100~200mg/kg,牛肺PS推荐剂量为每次70~100mg/ kg,对重症病例建议在推荐剂量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
(3)给药次数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给药次数,一般较轻者给1次即可,如判断RDS病变仍比较严重或改善后又加重,可重复使用PS,严重病例需用2~3次,少数严重病例需给4次,但给4次后病情仍未能改善,不必再给药。间隔时间一般6~12小时。
(4)给药方法
PS常规给药方法为仰卧位,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对使用无创通气的早产儿RDS,尤其是出生胎龄25~32周早产儿可采用微创给药技术(LISA或MIST)。
4.机械通气
对无创通气效果不理想者,应采用机械通气,一般先使用常频机械通气,初调参数呼吸频率40~50次/min,吸气峰压(PIP)15~20cmH2O,PEEP 5~6cmH2O。如常频机械通气参数比较高,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机械通气,减少常频正压通气所致的肺损伤。使用机械通气病情改善者应尽早撤离机械通气,在撤离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咖啡因,可以加速撤机,减少再次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撤机后再改用无创通气。
5.支持治疗
RDS因缺氧、高碳酸血症导致酸碱、水电解质、循环功能失衡,应予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