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异物包括迷路宫内节育器、残留胎骨和胚胎残留组织等。宫腔镜直视下利用宫腔镜辅助器械取出宫腔内异物,定位精确,手术过程安全,成功率高。
人流术中、产时上环,因其宫腔大、软,子宫复原程度无法正确估计,以致环号偏大,易发生嵌顿、下移,宫颈、宫腔粘连;哺乳期子宫软、偏大,以致环号偏小,造成环位下移,尤其下移后造成颈管部位嵌顿,发生出血、腰酸背痛等不适。
IUD异位、断裂、嵌顿、环穿出子宫、IUD尾丝迷失都可以造成IUD取环失败。其中IUD嵌入子宫肌层往往是造成IUD断裂或取出困难的常见原因。患者IUD嵌顿的原因有多种:上环时间不当:患者上环时为哺乳期妊娠行人流术后,此时子宫软、偏大、未复旧;且术后出血时间长易宫腔感染;环的形状为V形;上V形环时子宫软推举至宫底过紧、子宫软、结合子宫复旧,IUD易嵌顿肌层;或者是仪器操作不当;可致内膜损伤或宫腔感染而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取环目前认为是一种准确、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宫内异物,但不能发现嵌入宫壁或埋藏于子宫内膜下的异物,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时B超同步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B超监测有很多优点:可为异物定位,引导宫腔镜器械的置入,显示切除异物的范围和深度;帮助判断环的牵拉方向,牵拉是否有效。强行牵拉,不仅容易损害器械,而且造成环的再次断裂、残留;及时判断有无残留,防止切割过深导致子宫穿孔,避免再次宫腔操作,减少患者痛苦。
环嵌入较深,阻力很大时,传统方法仅刮除宫内膜松动环往往困难,可以考虑用刮齿或抓钳,亦可使用电切镜去除环四周少许浅肌层,左右轻摇使环松动后再取,非常有效。 对嵌顿肌层过深,甚至穿出浆膜层,应选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
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阴道穹隆部及宫颈明显萎缩,宫颈口和颈管狭窄,子宫萎缩宫腔变小,致使IUD相对过大,与宫壁粘连,容易嵌入子宫肌层,造成取器困难。其中子宫萎缩特别是子宫颈萎缩是绝经后妇女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
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为不定型手术,手术方案常需在术中决定,故可能使用的设备最好应有尽有,包括3.1mm、3.6mm、4.9mm的诊断性纤维宫腔镜,3.0mm、4.5mm、5.5mm的硬质诊断性宫腔镜,8mm的治疗性宫腔镜及各种微型器械,7mm、8mm、9mm宫腔电切镜与各种电极,以及间隔5mm的3~12号Hegar扩张器、卵圆钳、胆石钳、长弯血管钳、取环钩等常规器械。
不同电极在该术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水平电极适合切开宫腔中央型粘连;针状电极,适合划开宫底、子宫侧壁和周边型粘连;7mm关闭式环型电极,适合打开闭锁的宫腔,并可进入宫角,取出异物;垂直开放式环型电极适合刮除内膜,切除较深的肌壁组织,并可夹带、取出异物。
经宫颈预处理和(或)术时扩张宫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生育期妇女,术前可放置海藻棒、球囊导尿管等扩张宫颈;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可因宫颈萎缩导致宫颈钳无处钳持;子宫口狭小或宫颈宫腔粘连,探针通过困难或探针无法进入宫颈管和宫腔,可口服雌激素,如补佳乐1mg/d,共2周,并外用雌激素软膏,如普罗雌烯乳膏,术前给予软化宫颈的药物,如米索。
宫腔内异物在超声扫描或宫腔镜检查时发现,超声扫描于宫腔内见异常回声或占位性病变,宫腔镜检查可为之定性、定位,决定能否用宫腔镜技术取出。
处理:①当环嵌顿或断裂取环困难时,宫腔镜能提供直观准确的环定位,部分嵌顿环和困难环可直接在宫腔镜下取出。②宫腔镜不仅能直接取出胎骨残留,还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如见到宫腔内有骨样组织即可确诊,并可了解胎骨在宫腔内的位置及数量,是否嵌插在宫壁间,宫腔内有无其他异常表现。③清宫术是既往治疗流产或分娩后胎盘组织残留的主要方式,但常规清宫术为盲视下操作,一般难于刮除位于宫底及宫角部残留组织物,对于子宫过度屈曲及残留在宫腔内时间过长组织机化者尤其困难,即使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盲目诊刮,也有10%~35%的宫内遗漏病变。对于此类病变或嵌入子宫肌层较深的复杂性宫内异物的取出。宫腔镜手术有较高风险,需要在B超监护下或同时腹腔镜监护下进行,B超可引导宫腔镜手术器械的置入,显示异物切除的范围及深度,以防止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监视可直接观察子宫表面的变化,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子宫穿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术后一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
医务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并严格执行剖腹术前及关腹前的器械、敷料清点制度,以确保无异物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