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子宫畸形
子宫畸形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uterine malformation

作者
祝彼得;刘斌;石娅萍
概述

尿生殖窦未参与形成阴道下段所致的一种先天性阴道畸形。子宫亦常发育不全,故即使采用手术矫正阴道,受孕的概率也极低。两条副中肾管在发育、融合或中隔吸收演变过程中,任何时期出现停滞可导致子宫发育异常而出现子宫畸形。

类型

1.分离型双子宫、双宫颈及双角子宫

分离的双子宫或双宫颈、双角子宫与单角子宫相似,发育均不佳,很少有足月产,一般宫颈开大发生障碍,易致产程延长,一经查出应做选择性剖宫产。双子宫之一妊娠,另一子宫亦稍增大,一般不致造成难产,如另一子宫已阻塞产道,应行剖宫产。子宫畸形分为19种(图1),畸形子宫内妊娠的胎儿位置异常分为8种(图2)。

2.单宫颈双角子宫

子宫两角短,近似纵隔子宫,合并臀位多,并发症多,以剖宫产为宜。

3.纵隔子宫或不全纵隔子宫

多数在分娩后或刮宫时发现,是子宫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纵隔子宫多无症状,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妊娠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部分纵隔子宫可导致不孕或怀孕后流产、早产,因子宫有纵隔,胎儿活动障碍,易发生横位或臀位。产式或胎位不正时,按孕妇的年龄,产次,骨盆大小及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对高龄的初产妇,不良妊娠史,胎位不正,可适当放宽剖宫指征。单纯纵隔子宫可阴道分娩,如有继发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应做阴道检查,是否有阴道纵隔,子宫纵隔达宫外口可阻碍产程进展或分娩。产后胎盘剥离发生障碍,产后出血多,易漏诊,多为X线检查才被发现。

4.双角子宫

妊娠发生在双角子宫或子宫纵隔比较常见,临床上很难区别这两种畸形,检查时双角子宫的宫底呈马鞍形,宫底向宫腔内膨隆,两角较凸起,而子宫纵隔宫底外形正常。常见两者均因宫腔发育异常而导致胎位异常,或宫缩乏力,造成难产而行剖宫产时发现子宫畸形。

5.单角子宫

此为一侧米勒管发育,一侧发育不良,较少见,通常子宫肌层发育欠佳,常致流产、早产,子宫轴向失常,胎儿活动受阻导致臀位居多,且一般临产后阵缩微弱,产程延长,母婴并发症多,分娩时易发生难产及子宫破裂。残角子宫妊娠50%发生子宫破裂,常需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而行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时应将残角子宫切除。妊娠足月或近足月的残角子宫妊娠极少见。应在妊娠期检查,早期确诊早处理。

图1 子宫畸形分类

1.杯形子宫腔 2.心脏形子宫腔 3.双角子宫 4.双角子宫,单宫颈 5.双子宫,双宫颈6.分离双子宫,双宫颈 7.子宫腔内不全中隔 8.单子宫中隔不全,双宫颈 9.双子宫,不全中隔,单宫腔 10.双子宫全中隔,双宫颈 11.双瓣形子宫,不全中隔,单宫颈 12.双子宫,不全中隔,双宫颈 13.双子宫,单宫颈 14.子宫全中隔 15.圆形宫颈 16.无宫颈,单宫体17单角子宫,单输卵管,单宫颈 18.单子宫合并残遗一侧子宫角 19.双侧残遗双宫角

图2 畸形子宫内胎儿位置变异

1.妊娠子宫偏离中轴,并有一侧未孕小子宫 2.子宫顶部凹陷,未孕一侧子宫呈半球形似囊肿 3.子宫顶部凹陷,胎臀、脚各于一侧 4.子宫体部宽阔 5.子宫偏离中轴 6.臀位伸直的下肢各居对侧7.胎臀与母椎干重叠,其脚伸展使子宫及母腹向前膨出 8.臀位于一侧,其腿部略伸其对侧

6.子宫发育不全

也称幼稚子宫,是指子宫结构和形态正常,但体积较小,子宫颈相对较长的子宫形态。子宫发育不全均合并卵巢功能不良,因此不孕症居多,即或妊娠也易发生流产、早产,达足月时,宫颈开大发生障碍,阵痛微弱,产程延长,为挽救胎儿多行剖宫产。

7.子宫缩窄环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下段或子宫内口处局部肌发生痉挛,致产程延长、产妇疲劳脱水,子宫肌功能发生不协调收缩,以子宫内口为好发部位,一部分痉挛缩窄。将胎儿的颈部、腰部紧缩缠绕,腹部可触及一部分呈凹陷,宫腔内可触及异常的隆起的缩窄环状物,开口期可在子宫内口附近出现缩窄,因压迫致宫颈口松弛、水肿、宫颈紧缩、胎头下降困难,产程延长,膀胱、直肠受压,如分娩后出现缩窄环,可引起胎盘嵌顿。子宫缩窄部分经松弛后才能娩出胎儿或胎盘。必要时应采取剖宫产挽救胎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子宫发育不全/不发育型

此类子宫多无功能,行人工阴道成形术时多需先切除发育不全/不发育的子宫。

2.单角型子宫

多在体检或手术中发现,如胚胎种植在交通型发育不良的子宫侧,需开腹或经腹腔镜手术切除发育不良的一侧子宫。存在内膜腔、两侧宫腔不连通的单角型子宫可能出现周期性或者慢性盆腔疼痛,可通过腹腔镜诊断和切除梗阻的非交通性残角子宫。其他类型则不需特意手术切除,可在进行其他腹腔手术时顺便进行切除。

3.双子宫

多数不需要手术干预,一般不影响生育力。合并完全型阴道纵隔、影响性生活或生育的可进行纵隔的切除。

4.双角子宫

可有足月妊娠,但晚期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增加。如妊娠失败,考虑系宫腔不够大引起,可开腹行双角子宫宫腔融合术,可能增加妊娠的成功率。ASRM(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即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观点认为手术并不增加妊娠率。

5.子宫纵隔

妊娠第9周,子宫纵隔应消失。大多数不需要手术干预;如果病人有疼痛、反复流产、不育或早产,需手术治疗。目前宫腔镜下切除子宫纵隔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术后可放置避孕环并加用大剂量雌激素3个月,可防止术后的宫腔粘连。

6.弓状子宫

因多数不影响妊娠,故多数不需处理;如需处理,同纵隔的处理方法。

7.DES(diethylstilbestrol, 己烯雌酚)药物相关子宫

己烯雌酚因对肝脏影响较大,现已淘汰,故不主张孕期使用己烯雌酚,可防止己烯雌酚药物相关子宫的发生。

来源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第1版,978-7-117-08352-2|计划生育名词,第1版,978-7-03-062388-1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第1版,978-7-117-08352-2
中华妇产科学(上册),第3版,978-7-117-17190-8
实用女性生殖内分泌学,第1版,978-7-117-24266-0
上一篇:特纳综合征 下一篇:泌尿生殖管道退化结构的遗迹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