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低磷酸酶血症
低磷酸酶血症
作者
邹静;石四箴;宋光泰
概述

1948年首先描述本症。低磷酸酶血症是遗传性代谢缺陷,特点为血浆内和组织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下,骨内钙盐沉积异常和尿内排磷酰胺乙醇(phosphorylethanolamine)增加。本症最早发生于婴幼儿,为隐性遗传。曾个案报道有单卵孪生同时发病者。估计本症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个新生儿中有一例。在异卵孪生儿曾发现有血浆和组织内碱性磷酸酶均低下,并有尿内排磷酰胺乙醇增加。1973、1976、2011年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先后收治3例。病情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最重型病例,胚胎期即可发现骨骼病变,常于婴儿期死亡。轻型病例可活到成年。

病理学

骨骼、牙齿和肾均有改变。所有骨内均有骨样组织。软骨小柱排列紊乱,干骺端内有成熟的软骨细胞。骺板明显增宽。骨样组织和内脏一样,碱性磷酸酶均很低甚至消失。在增宽的颅缝中骨样组织过度堆积是本病的特有表现。牙釉质缺如或发育不良,牙髓腔增宽而致牙齿发育不良,乳齿提前脱落。肾脏的变化仅限于婴儿型的病例,为轻度的间质纤维化,并有浆细胞和白细胞浸润,有时也可以见到肾小球萎缩和肾小管及小管周围组织内钙质沉着,高血钙,最后导致钙沉着病。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轻症的骨骼表现与重症佝偻病基本相似。重者表现为骨化不全,骨骼发育延迟,骨干边缘模糊,可见骨膜反应,骨干弯曲成角。颅骨板菲薄或成骨不全,颅盖骨缺损或偶见不规则致密的骨化中心影。颅缝分离,前囟增宽凸出。牙型X线片显示髓腔和根管腔异常扩大,牙槽骨吸收。

(二)化验室检查

生化改变特点为血浆、白细胞、骨、肾和脾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消失。肝和肠管的碱性磷酸酶低或正常。血清磷正常,但血钙一般增高。患者尿中含磷酰胺乙醇,但这并不是本症所独有的特点。因为这种物质在维生素C缺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脂肪泻的患儿尿内均可见到。尿内另一化学改变为羟脯氨酸减少,无机焦磷酸盐增加。到目前为止共报道了ALPL基因突变264种。北京儿童医院牙型低磷酸酶血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ALPL基因存在一复合杂合突变,包括错义突变c.1162T > C(p.Y371H)和插入突变c.1532insC(p.L511Pfs*272)。

治疗

本症无特效治疗。有的作者曾试用可的松(每日37.5mg)治疗1例,并报道干骺端矿盐沉积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钙降低。相反,有人试用相同剂量效果不佳,最后骨质破坏加重。维生素C、甲状腺素、睾酮、柠檬酸盐、丙环舒、维生素B和镁对骨骼改变均无作用。生长激素、维生素D是有害的,因可能增加血钙并导致迁移性钙化。有的作者提出,要注意低磷酸酶血症患者如发生骨折或施行截骨术后,可发生延迟愈合或不连接。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第3版,978-7-117-22422-2
上一篇:侵袭性牙周炎 下一篇:牙周炎相关全身疾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