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melogenesis imperfecta
对AI致病基因研究目前有较多报道,已在不同AI家系中鉴别出多个基因位点和致病基因。分述如下:
1.Amelogenin(AMELX):定位于Xp22,主要在前成釉细胞、成釉细胞和上皮根鞘剩余中表达。编码的釉原蛋白是成釉细胞的主要产物,占成釉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的90%。釉原蛋白对维持釉质结构和晶体生长起重要作用,Amelx突变小鼠表现出釉质厚度减少,缺乏特征性釉柱结构。在人类已发现AMELX基因多种突变可导致X连锁AI,包括大片段缺失、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表型从发育不全到矿化不全到釉质成熟不全不等。
2.Enamelin(ENAM):定位于4q11~q21,主要在发育中釉质组织中表达,编码的釉蛋白约占釉质总蛋白量的1%~5%,在釉蛋白的降解产物中,32KDa多肽片段稳定集中在成熟期釉柱和柱间釉质的深层组织,可能对釉质矿化及釉原蛋白加工起重要作用。体内诱变的小鼠Enam基因多个点突变导致切牙和磨牙产生多种表型釉质发育不全。在人类,常染色体遗传是AI最常见的遗传形式,其表型可由轻度的点状缺损到釉质全层厚度减少,已在不同人种的AI家系中鉴别出ENAM基因多个突变形式,包括无义突变c.157A>T和c.737C>A以及剪接位突变IVS5-2A>C、IVS7+1G>A和IVS8+1delG等,表型以发育不全为主;移码突变c.1258_1259insAG与伴发开𬌗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育不全AI相关。ENAM是第一个确定的常显AI致病基因。
3.KLK4和MMP20:已报道的引起常隐成熟不全型AI基因为位于19q13.4的Kallikrein 4(KLK4)基因和11q22.3~q23的MMP20基因。编码的MMP20和KLK4蛋白为釉基质中的两种蛋白酶,在釉质形成的分泌期到成熟早期MMP20起主导作用,降解Amelogenin和Enamlin,在转换和成熟期KLK4发挥主要作用,降解余下的釉基质蛋白,并进一步降解32kDa的Enamelin多肽。消除Mmp20活性的突变小鼠表现出严重的釉质发育不全表型,证明MMP20在釉质形成过程中起关键的蛋白加工作用。在人类AI家系中,MMP20剪接位突变IVS6-2A>T和消除了酶水解活性的错义突变c.678T>A以及KLK4的无义突变g.2142G>A均导致常隐成熟不全AI表型。
4.FAM83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钙化不全型AI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4.3,对该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揭示FAM83H基因C端的移码或无义突变引起疾病表型。目前已报道14个该基因的突变,均位于最后一个外显子,造成蛋白翻译提前终止。FAM83H基因功能未知,该基因最初是进行人类基因组序列计算机分析时发现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表明它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对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牙胚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发现,从分泌前期直到分泌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以及发育的牙槽骨中均表达FAM83H,提示该蛋白在成釉细胞分化和釉基质的矿化中起重要作用。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Fam83h位于细胞内,主要在高尔基体附近,与核周的基质小泡相关,表明Fam83h属非分泌性蛋白。
5.其他候选基因:与AI相关的候选基因还包括位于1q21的Tuftelin(TUFT1)基因、4q11~q21的Ameloblastin(AMBN)基因和近年发现的Amelotin基因。AMBN编码的成釉蛋白约占釉基质总蛋白量的5%,错误表达Ambn转基因小鼠表现出纳米水平上明显的釉质缺陷。TUFT1编码的釉丛蛋白可能作为羟磷灰石晶体的成核中心,对釉质的矿化和结构排列起重要作用,过表达Tuft1小鼠出现釉质微晶纵横比改变,产生明显的釉质缺陷。Amelotin基因编码的Amelotin蛋白为最近发现的成釉细胞特异性蛋白,可能对釉质形成起重要作用。
AI表型复杂,可能还存在没有被认识的表型,Amelotin基因、AMBN和TUFT1是否对未诊断的AI表型起作用有待认识。筛查目前发现的AI候选基因,许多AI家系仍未鉴别出致病基因,遗传连锁分析表明还存在其他的AI位点。
釉质表面缺损,厚度减少甚至完全缺失;或釉质厚度不变,仅有局限或弥散的透明度改变,即白垩状釉质。其釉柱间质增宽,渗透性较高,日后可有色素沉着,这种釉质硬度降低。
1.应注重对釉质发育不全的预防。
2.对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应注意早期防龋,可涂氟化物等防龋制剂。
3.仅为釉质矿化不良或只有很表浅的小陷窝,可不做处理。
4.对于釉质着色而无实质缺损的牙齿,可采用釉质微磨除法结合使用牙齿漂白剂,去除牙齿着色;还可以采用冷光美白技术与YAG激光治疗。
5.对于着色深、牙体组织缺损多的釉质发育不全,可使用树脂、瓷贴面,甚至全瓷冠、烤瓷冠或金属全冠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