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唇缺损
唇缺损
概述

唇缺损可由炎症、损伤或者肿瘤切除后所致。唇由皮肤、皮下组织、肌和黏膜组成。唇缺损一般是指全层复合组织缺损而言。唇部肌由面神经支配,能自如运动,因此,无论从功能或从外观来看,均以尽量利用残存的唇组织或对侧的唇组织进行整复为宜。

治疗

一、整复原则

如唇缺损不超过全唇的1/3,可利用唇组织的弹性及延展性,直接或经过松解后拉拢缝合。如唇组织超过1/2以上时,应考虑选用鼻唇沟组织瓣、对侧唇组织交叉转移瓣或唇颊组织滑行瓣。如唇组织缺损超过全唇2/3以上时,利用剩余唇组织及鼻唇沟组织瓣仍嫌不足,此时,可再加用对侧唇组织瓣。

唇瓣的营养主要依靠红缘内侧黏膜下的唇动脉,正因为这一点,唇组织瓣常能耐受大角度的旋转。甚至扭转180°仍能良好成活;因此手术中必须仔细,切勿损伤唇动脉。对侧唇瓣转移时,唇瓣的设计应根据需要确定:如为上唇中央部分缺损,唇瓣应尽可能选择在下唇的中份,以免破坏口角的完整;如为下唇中份缺损,为了保存上唇人中及唇弓,则唇瓣以选择在两侧为宜;如缺损在唇部两侧,则唇瓣的蒂部也可设计在对侧唇的两外侧方。对侧唇组织瓣转移后,一般在术后2~3周,经过血运测试后,即可切断蒂部。

如唇缺损伴有前牙的牙槽突缺失或前牙脱落,则应先行义齿修复以预防在唇瓣愈合后瘢痕收缩而失去义齿修复的位置;并可协助手术,使唇瓣在正常位置愈合,并使唇部在术后显得更丰满美观。

二、手术方法

成人唇缺损整复术,一般均可在局麻下进行,儿童及不能配合手术者,可采用全身麻醉。

唇缺损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差异较大,整复唇缺损的手术方法也很多,手术设计较灵活,对于不同的唇缺损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1.直接拉拢缝合

适用于1/3以内的唇缺损。如缝合切口过长,可以行皮肤及皮下组织附加Z字成形术,以免术后瘢痕挛缩形成唇部缝合口凹陷产生继发畸形(图1)。

图1 唇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法

2.鼻唇沟组织瓣转移术

此法适用于上唇缺损在1/2左右者。先用亚甲蓝设计组织瓣,如(图2)所示。原则上组织瓣应尽量包括剩余而能利用的所有唇及鼻唇沟组织。点1为在剩余唇的最内侧唇缘上。点2一般在鼻唇沟内,其位置由唇的高度,即1~2的距离决定。点3在唇外侧方,3至口角的距离应等于或略小于1~2之距离。2~3之长短,可视唇缺少程度和唇瓣需要旋转推进的程度而决定;一般旋转推进愈多,则2~3线愈长,反之则可较短。

沿画线垂直切开全层组织,如此即形成两个长方形带蒂唇瓣;将两唇瓣向中线旋转推进转移缝合,即可恢复上唇中部缺损。缝合后如张力过大,可在双侧颊部使用唇弓固定减张。5~7d后,即可开始间断拆除缝线。

图2 鼻唇沟组织瓣整复上唇缺损

鼻唇沟岛状瓣是另一种鼻唇沟组织瓣设计方法,该组织瓣以面动脉为蒂设计鼻唇沟岛状皮瓣,适用于1/3~1/2的上唇缺损。首先于唇缺损同侧鼻唇沟处设计相应大小的组织瓣,如图3所示,保留组织瓣上、下极之面动脉分支内眦动脉或上唇动脉,沿动脉向外潜行分离0.5~1cm,可形成双动脉蒂的鼻唇沟岛状瓣。若组织瓣与缺损部位距离较远,则可将组织瓣上极的动脉蒂离断,仅保留下极供血动脉,组织瓣亦可成活。皮瓣下方保留部分表情肌肌蒂,转移修复同侧唇缺损,缺损唇红可由口内黏膜转移修复。

3.唇交叉组织瓣转移术

此法统称Abbe-Estlander法。组织瓣设计在唇中份者称Abbe手术,组织瓣设计在唇侧方者称Estlander手术。适用于上、下唇缺损在1/2左右者。如缺损在上唇中部,则可在下唇中部切取一与缺损形态相符合的唇组织瓣,仅在红唇缘留一小蒂部,以唇动脉作为血运供应来源。先缝合下唇,再将唇瓣向上旋转180°,向上填入上唇中部缺损处,分层缝合之(图4)。下唇唇瓣大小的精确计算法应是:唇瓣的高度,应以缺损的高度决定;唇瓣的宽度为下唇全长减去上唇剩余唇长,再除以2。如此,整复后的上下唇比例可大致相同。2~3周后切断蒂部并行修整 ,断蒂前患者不能张口,可用管饲流质饮食。

图3 鼻唇沟岛状瓣整复上唇缺损

图4 唇交叉组织瓣转移术

应用同样手术原则,也可以在上唇切取相应形状唇瓣来整复下唇缺损。如下唇缺损在正中部,也可先在一侧邻近口角的下唇作附加切口,将唇瓣转移至中部,整复缺损;然后再将上唇临近口角组织瓣转移到下唇侧方缺损处缝合之(图5)。这种方法不仅保证有足够组织以整复下唇中部的缺损,还可避免选用上唇中部组织有损上唇人中外形轮廓的缺点。唇瓣转移完成后3周,应再行口角开大术,使两侧对称。口角开大的方法与矫正小口畸形相同。唇瓣除可制备成三角形外,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成矩形等。

图5

4.三合一整复术

本法适用于上唇2/3以上缺损的整复。所谓三合一整复术即鼻唇沟组织瓣转移术与唇交叉组织瓣手术的结合,其设计原则和方法与前述相同(图6)。

5.唇颊组织瓣滑行推进术

图6 三合一组织瓣整复上唇缺损

本法也称Bernard手术,多用于下唇1/2~2/3的缺损。在两侧口角部设计两底与口裂平行的正三角形切口,三角形底的长度各应为上唇长度减去下唇剩余唇再除以2。将三角形之两侧斜边全层切口;底边只切透肌层而保留黏膜,然后将三角形的皮肤、肌全部切除弃去。再于下唇颊沟皱折外平行向后切开,此时,残存之下唇、颊组织瓣即可向中线滑行推进,在中线部位对位分层缝合。口角两侧留下的三角形黏膜向外翻转,经修整后于皮肤缝合即形成新的下唇唇红缘(图7)。本法的优点是不需二期行口角开大术,但在缺损过大者,常显组织较紧张。

在Bernard手术基础上,经过改良可修复大部分下唇矩形缺损。

下唇缺损在1/2~2/3时,在矩形底边延伸出的两个等腰倒三角形(图8),腰长稍大于底边。两个倒三角形的底边之和应等于或略小于矩形的宽,最小可为矩形宽度的2/3。沿连线全层切开皮肤、肌肉和黏膜,切开后将两边组织瓣滑行向缺损中线拉拢,分层对位缝合。

图7 唇颊组织滑行整复下唇缺损

图8 Bernard改良滑行瓣之一

下唇缺损在2/3~4/5时,可附加鼻唇沟三角形切口,形成一种新的上、下唇颊组织滑行瓣。三角形的底边之和等于矩形宽的2/3。沿画线切开皮肤和肌肉,鼻唇沟附加三角的底边黏膜不能切开,其余部分黏膜切开,将两侧组织瓣向缺损区中线拉拢,将鼻唇沟三角皮肤、肌肉去除,黏膜向前翻,与皮肤切口缝合,修补唇红部黏膜。切开时要注意保护好位于鼻唇沟附近的面动脉。

本术式通过改良亦可用于修复上唇缺损,方法是将鼻唇沟三角形切口沿鼻唇沟上移,与整复下唇矩形缺损的方法类似(图9)。沿缺损边缘画出矩形及向外延伸的上下2个三角形,位于鼻唇沟的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缺损宽度的2/3。位于口角的外侧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加上口角内侧残余唇宽度之和亦等于缺损宽度的2/3。沿画线全层切开皮肤、肌肉及黏膜。将唇颊皮瓣向缺损区中线拉拢,分层对位缝合黏膜、肌肉和皮肤。术中注意,鼻唇沟的三角形全层切除,位于口角外侧倒三角形的底边黏膜不能切透,需保留黏膜作为上唇外侧的唇红,两边的腰则需切开黏膜。

6.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术

图9 Bernard改良滑行瓣之三

本法也称扇形颊瓣转移法,主要适用于下唇2/3以上或全下唇缺损。唇瓣组织应设计在两侧,呈扇形。以一侧为例:点1应定在尽量可利用之剩余唇缘或口角部。点4的位置在上唇皮肤及唇红黏膜交界线上。1~4的距离也即欲形成的下唇宽度的1/2。在鼻翼外下方定点3。在口角外下方定点2。1~2与3~4的距离为欲形成下唇的高度。2~3的距离一般大于1~4;1~2的距离应略小于3~4。按上述连线全层切开,将两扇形组织瓣向下内旋转推进,在中线缝合各创缘;遗留缺损区,由于颊部组织的弹性,可分层直接缝合关闭之(图10)。有时为了使扇形瓣转移后遗留的缺损易于直接缝合,还可以在2~3线的外侧补作附加切口,以减少张力(图11)。此法缝合后常形成小口,可在创口愈合后2~3周,再行小口畸形矫正术,开大口角。

图10 颊部扇形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之一

图11 颊部扇形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之二

作者
张志愿;王慧明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第1版,978-7-117-05319-4
上一篇:唇红缺损 下一篇:牙齿数目不足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