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唾液腺结石病
唾液腺结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唾液腺结石多发生于下颌下腺且并发炎症,约占85%,其次是腮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少见。
由于唾液腺结石的存在,造成唾液的排出障碍,唾液潴留,易继发感染,引起腺体炎症反复发作。
唾液腺结石形成的原因还不清楚。通常认为是与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炎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唾液滞留等。与无机盐新陈代谢障碍有关,还与唾液的成分、流量有关。
唾液腺结石好发于下颌下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液黏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②下颌下腺导管由后下向前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且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唾液腺结石形成。
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病一经确诊,除极小的唾液腺结石可通过催唾及按摩促进唾液分泌排出外,一般均应外科手术取出。唾液腺结石病的手术治疗应在急性唾液腺炎症控制后进行。
1.唾液腺结石取石术
适用于无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史,腺体尚未纤维化,99mTc功能测定腺体功能存在者。对于体积较大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易行导管再通术,使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排出,有利于术后下颌下腺功能的恢复。术后可采用催唾剂,促进唾液的分泌及导管系统的通畅,避免导管的再次阻塞。
(1)切开取石术:
适用于能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唾液腺结石。下颌下腺导管取石术步骤: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在舌神经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在唾液腺结石的后方用缝线从导管深面穿过,提起牵引线,固定唾液腺结石(图2)。也可以用棉花镊或弯血管钳,其长轴与导管方向一致,在唾液腺结石的深面将其固位(图3)。防止唾液腺结石向后滑行,并在唾液腺结石表面沿导管方向在黏膜处作切口,分离暴露出导管,并顺导管长轴切开导管,取出唾液腺结石,用温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查无遗留碎小唾液腺结石颗粒,避免再形成唾液腺结石。切口短小者,可不缝合,切口较长者,可将导管切口与口底黏膜切口相对缝合,形成新的下颌下腺导管开口。目前主张采用导管再通术,方法是:自正常下颌下腺导管口插入塑料管,通过导管切口处,然后用8-0丝线吻合导管壁。塑料管留置1周后撤除。通过99mTc显像测定患侧下颌下腺功能显示,行导管再通术者的功能恢复优于未行导管再通术者。

图2 缝线牵引固定下颌下腺导管结石

图3 棉花镊固定唾液腺结石
(2)唾液腺内镜取石术:
唾液腺内镜通过导管口进入下颌下腺导管,可以在明确诊断唾液腺结石及其位置的同时手术治疗,采用钳子或套石篮取出结石。适用于位于下颌下腺导管、腺门及部分腺内导管、体积不很大以及多发性结石。
(3)唾液腺内镜辅助下切开取石术:
适用于导管后段及腺门部的大结石。
唾液腺内镜可以同期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腺体功能评估表明术后腺体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碎石术
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碎石机粉碎泌尿系结石的原理,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唾液腺结石,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导管内的结石,使其能自行或经刺激后随唾液排出体外。另外,也可采用唾液腺内镜下导管内激光碎石术,适用于唾液腺内镜下无法取出的大结石。这些新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待积累更多的经验。
3.下颌下腺切除术
(1)适应证:
适用于位于导管与腺体交界处的唾液腺结石、腺体内唾液腺结石、慢性下颌下腺炎、腺体纤维化及下颌下腺肿瘤。
(2)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加垫,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下颌下区,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巾单。
2)在下颌骨下缘下1.5~2cm处,平行于下颌下缘作长约6cm切口(图4),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3)在颈阔肌下颈筋膜上形成皮瓣并上、下分离,上方皮瓣分离不应越过下颌下缘平面。在咬肌前缘下方可见到下颌下淋巴结、面动脉及面静脉即位于其前后缘之间。面神经下颌缘支自主干发出绕向前下方,约在面动脉及面静脉的深面或浅面越过下颌下缘(此是面神经下颌缘支行走的最低点)绕向前上方。分离面动脉和面静脉,钳夹,切断,双重结扎(图5)。此时应注意勿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

图4 下颌下腺切除术切口

图5 显露面动脉及面前静脉
4)在下颌下腺的表面提起颈深筋膜的浅层并剪开,暴露下颌下腺浅面,将腺体上提,用钝、锐性交替剥离方法,分离腺体前下周围组织,在腺体后缘深部,以钝性分离法贴腺体分离显露出面动脉的近心端,确认无误后,钳夹,切断,双重结扎。此时应注意勿损伤舌下神经。
5)提起腺体,继续由后向前分离,在腺体前叶处寻找到下颌下腺主导管(图6)。因舌神经与之相邻,并平行走行一小段,因此应注意与舌神经的鉴别和保护。舌神经与一扁平、白色、质韧的下颌下神经节相连,并有小分支进入腺体,将进入腺体的小分支剪断,舌神经即与腺体分离。下颌下腺导管与舌神经鉴别无误后即可钳夹,切断,结扎。腺体完全游离,完整摘除(图7)。

图6 显露下颌下腺导管

图7 下颌下腺摘除后示意图
6)腺体取出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查有无活动性出血点,有时则做相应处理。皮瓣复位,分层缝合颈阔肌、皮下组织、皮肤,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
7)术后1~2天撤除引流条,5~7天拆除缝线。术后可能出现吞咽疼痛,一般2~3天可好转;由于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的牵拉作用,有时可出现患侧下唇的暂时性歪斜,一般可很快恢复;如症状较重,可配合维生素B1及B12等药物,辅以理疗、面肌功能训练,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