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
中文别名 :腮腺管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又称腮腺管炎,过去曾与复发性腮腺炎同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各种因素,如导管黏膜被咬伤,不良修复体致使导管口、颊黏膜损伤,造成的导管及导管周围瘢痕,导致导管狭窄或不全阻塞。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腮腺排液不畅,使受阻塞导管扩张,唾液淤滞。腮腺导管本身较长,有转折,容易造成唾液淤滞,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理改变早期主要在导管系统。导管扩张,内有浓缩的分泌物潴留及脱落上皮。扩张的导管周围常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伴有絮状分泌物及微小结石。结缔组织纤维化,导管上皮变性。晚期腺小叶结构破坏,腺泡消失,被结缔组织、脂肪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所置换,偶可见肌上皮岛。
阻塞性腮腺炎多由局部因素所致,治疗原则是先排除发病因素,消除阻塞、消除感染。有唾液腺结石者先去除结石,导管狭窄者应给予扩张,可用钝头探针扩张导管。采用催唾食物,并辅以按摩腺体,促进唾液分泌。用温盐水漱口,提高口腔卫生,减少逆行感染。并用抗生素液经导管注入而消除炎症。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在配合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结扎导管(图2),压迫腺体,使用抑制唾液分泌药物,使腺体萎缩;如果导管结扎术失败,患者有手术治疗要求,可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

图2 腮腺导管结扎术
A.探针经腮腺导管口寻出腮腺导管,并分离 B.将游离的腮腺导管段给予双段结扎C.切除近导管口处导管段 D.缝合颊黏膜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