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

作者
张陈平;邱蔚六
概述

上颌窦癌在鼻腔及鼻窦癌中为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鼻窦癌中约75%为上颌窦癌。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中,上颌窦癌占34.6%,仅次于鼻腔的55.3%而居第二位。在口腔颌面外科上颌窦癌也很常见;在鳞状细胞癌的构成比中仅次于口腔癌而高于唇癌。上颌窦癌发病年龄在我国好发于5~60岁,男稍多于女。

病因学

上颌窦癌的发病因素仍与烟草有关,南非班图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长期吸烟有关。我们在60年代的一组临床调查也证明,与对照组比较。上颌窦患者大多为吸烟者。    

此外,长期吸入粉尘,接触镍、铬等金属元素也被认为与上颌窦癌的发生有关。因此,作为职业性的防护,对木工、制革以及接触上述金属的工人应作为易感人群对待,进行定期检查监护。

病理学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呈锥形,锥尖向颧突,与口腔、鼻腔、眶底、颅底相毗邻。上颌窦内黏膜为柱状上皮,并含有小黏液腺。上颌窦癌可源于任何一处的窦上皮,并向窦内及邻近组织浸润扩散,根据位置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早期症状。

上颌窦的淋巴引流注入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最终汇入颈深淋巴结上群。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有时可见腺源性上皮癌,其他恶性肿瘤甚为罕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专科检查

(1)肿瘤部位:上颌窦癌可发生于任何一处窦内黏膜。从内眦到下颌角作一假想连线(öhngren线),将上颌窦分为后上(上部)结构和前下(下部)结构两部分:上部包括上颌窦后壁,顶壁的后半部,其余骨壁属下部。这种划分有助于理解临床症状和早期诊断。

(2)肿瘤大小、边界、质地、活动度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早期癌局限于上颌窦内,一般不易发觉。如患者有鼻塞、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流泪,提示癌原发或侵及上颌窦内壁;有眼球突出、移位,甚至引起复视,提示癌原发或侵及上颌窦上壁;面部及颊沟肿胀、破溃,眶下区麻木,提示癌原发或侵及上颌窦外壁;上牙松动、疼痛,提示癌可能波及上颌窦下壁、牙槽突;如患者伴有张口受限,癌可能已波及上颌窦后壁、翼腭窝等;患者伴有头痛,提示癌可能波及筛窦、蝶窦、颅底等部位。

(3)淋巴结的检查:检查颏下、下颌下、颈浅和颈深上、中、下淋巴结是否肿大,活动度、质地如何。上颌窦癌常向下颌下及颈上部淋巴结转移,有时也可转移至耳前及咽后淋巴结,远处转移少见。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晚期患者可有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

3.影像学检查

(1)X线华氏位、颅底位及曲面体层片:帮助判断有无原发肿瘤。

(2)颌面部及颈部CT:对于判断上颌窦有无原发肿瘤及肿瘤定位,很有价值,应作为诊断上颌窦癌首选检查方法。另外也可了解颈部淋巴结大小,从而评估有无转移的可能。

CT表现:上颌窦癌是鼻窦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常见的部位,大多数为上皮癌,且多为原发,少数可由鼻腔、牙龈、腭和泪囊等处癌肿扩展而来。早期癌肿局限于上颌窦内时,多无骨质破坏,难以确定,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或黏膜不规则增厚,囊性腺癌可呈半球形,与囊肿和息肉形状相似,增强扫描可与炎性病变鉴别,可见强化反应;当肿瘤较大充满整个窦腔时,窦腔膨胀,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上颌窦癌的重要征象,较早期骨质破坏表现为窦壁连续性中断;病变进一步发展,窦腔内软组织沿窦壁向外浸润形成肿块,骨质破坏的部位与肿瘤扩展的方向有关,肿瘤向内侵犯时,上颌窦内壁破坏,伴有鼻腔外侧壁或鼻腔内软组织肿块,向上侵犯常破坏眶底和眶下管,伴有眶下软组织肿块,下直肌和下斜肌受累,向前侵犯上颌窦前壁骨质破坏,伴颌面软组织肿块,较晚期病变向后外侵犯至颧骨。颌骨骨质破坏,肿瘤可侵入翼腭窝、颞下窝,翼内、外间隙消失,翼突内、外板破坏,进而向中颅底和鼻咽旁间隙扩展。

(3)颌面部MRI:对软组织病变显示好,能充分显示病变全貌及立体定位,更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穿刺检查

上颌窦穿刺,冲洗液浓缩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作为上颌窦早期可疑患者的检查方法之一。

5.活组织检查

经口内上颌窦开窗探查或采用内镜行上颌窦探查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确定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如不能确诊则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尽量早期发现,及早确诊,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治疗方案

上颌窦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后放疗或化疗等的综合治疗。

1.原发癌的处理

(1)放射治疗:上颌窦癌一般应常规行术前放疗,总量不超过4000cGy,放疗结束3~4周后手术。早期上颌窦癌也可先行手术,术后放疗。对于术后有残留的上颌窦癌,不管是否行术前放疗,术后仍可追加放疗

(2)手术治疗:原则上应行上颌骨全切除。如肿瘤波及眶下板,须行包括眶内容物的全上颌骨切除;肿瘤累及后壁及翼腭窝,应行包括下颌骨喙突(或升支上份)、翼板与上颌骨的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晚期肿瘤波及颞下窝、颅中凹底、筛窦时,应行包括颅前窝、颅中窝骨板连同上颌骨、面部病灶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行上颌骨切除或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时,往往出血较多,术前可行颈外动脉栓塞术或术中结扎上颌动脉,术中与麻醉医师配合采用控制性降压麻醉,以减少出血。上颌骨缺损可行赝复体修复。也可采用各种组织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包括颞肌筋膜瓣、颞肌筋膜-喙突复合瓣、颞肌-下颌升支骨肌瓣、游离髂骨复合组织瓣、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以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用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皮瓣修复口鼻创面;以自体髂骨的松质骨填塞钛网修复上颌骨缺损,并以颞肌瓣覆盖钛网支架等。由于上颌骨封闭式修复不利于随访复查,故有些学者不主张行立即修复。

(3)化学治疗:主要采用经动脉插管区域性化疗的方法。化疗药物可选用甲氨蝶呤(MTX)、平阳霉素(PYM)、氟尿嘧啶(5-FU)持续灌注。

2.转移癌的处理

上颌窦癌如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应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患者教育

1.术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从流质、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切缘阳性或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一般术后5周内进行放疗、生物治疗等。放疗剂量需5000cGy以上,如行组织修复者不宜超过7000cGy,以免影响皮瓣的成活。钛网修复上颌骨缺损者可能影响放疗的效果。生物治疗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疗效慢,需长期使用,如胸腺肽、香菇多糖(天地欣)等。

3.同侧上肢功能锻炼,根治性颈淋巴清扫常常损伤副神经,引起肩下垂和抬肩困难。

4.赝复体治疗术后3~4个月或放疗结束后1个月左右到修复科就诊。

5.定期门诊复查,3个月1次。重点复查局部有无可疑复发灶,颈部有无转移灶,肺部及其他脏器有无远处转移。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口腔颌面部疾病CT诊断学,第1版,978-7-117-10590-3|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第1版,978-7-117-21274-8
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第1版,978-7-117-21274-8
口腔颌面部疾病CT诊断学,第1版,978-7-117-10590-3
上一篇:皮肤癌 下一篇:中央性颌骨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