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

中文别名 :牙源性角化囊肿

英文别名
odontogenic keratocyst
概述

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但不能解释角化囊性瘤也可以含牙;其内容角化物质也与始基囊肿多为清亮液体不同。

角化囊性瘤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及纤维包膜均较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覆有完全或不完全的角化层;此层一般呈波浪状,上皮厚度常较一致。基底层缺少网钉,直接与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在囊壁的结缔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上皮的基底层有时有突入于结缔组织内的,增生的胚芽组织。囊壁很少有炎性细胞浸润(继发感染时除外)。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

角化囊性瘤可以癌变,国内报道为2.65%(6/226)。其特点是: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反复感染史;均为多囊性,病理呈典型鳞癌变,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增强。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治疗与牙源性囊肿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特点,相同之处请参阅口腔颌面部囊肿章节,本文主要论述其治疗上的特点。

角化囊性瘤容易复发(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3%~60%);角化囊性瘤也可发生恶变,因此手术刮除要求更彻底;在刮除囊壁后用苯酚或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疗法,以消灭子囊,防止复发。必要时还可考虑在囊肿外围切除部分骨质。如病变范围太大或多次复发的角化囊性瘤,应考虑将颌骨连同病变的软组织一起切除,立即植骨。

近年来,对角化囊性瘤的研究,特别从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颇多。研究的结果指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原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因而提出其与一般囊肿不同 ,应该是一种良性囊性肿瘤(benign cyst neoplasm)。具体表现在与其他牙源性发育性囊肿相比有着显著差别:①临床上复发率最高达60%以上。单纯刮治术的复发率为17%~56%;囊腔处理后的复发率也还有1%~8.7%;只有颌骨切除后才不复发。有时复发后的浸润性生物学行为酷似低度恶性的鳞状细胞癌。②病理上囊壁衬里的上皮细胞分裂值均数可达8,明显大于根端囊肿的4.5与非牙源性囊肿的2.3;以3氚胸腺核苷(H3-thymidine)标记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发现其细胞增殖率高于根端囊肿;其增生细胞均值4.5/mm2亦显著高于根端囊肿的0.51/mm2。③增殖的肿瘤细胞中PCNA、P53及Ki67蛋白是最常被表达的。在角化囊性瘤的囊壁中,这些标记物同样具有强表达,且均较其他囊肿为甚,特别是在NBCCS患者身上。④以前均认为,角化囊性瘤表现为副角化型(parakeratinisd)者其复发率较正角化(orthokeratinisd)者为高;研究指出在副角化型中Ki67表达也相应为高。

根据上述结果,目前把原牙源性角化囊肿归为是一种与成釉细胞瘤相近,且具有侵袭能力的良性肿瘤也许是恰当的,因此目前WHO 2005年将其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并归入颌骨良性肿瘤类疾病。在处理上比一般囊肿应更积极也是正确的。

作者
张陈平;邱蔚六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978-7-117-15759-9
上一篇:牙骨质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