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伤
擦伤(abrasion wound)的特点是皮肤表层破损,创面常附着泥砂或其他异物,有点片状创面或少量点状出血。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痛感明显。擦伤的治疗主要是清洗创面,去除附着的异物,防止感染。可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或任其干燥结痂,自行愈合。
(二)挫伤
挫伤(contused wound)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力的挤压损伤而无开放性创口。伤区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渗血而形成淤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挫伤的治疗主要是止血、止疼、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压包扎止血。如血肿较大,可在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将淤血抽出,然后加压包扎。已形成血肿者,2d后用热敷、理疗或中药外敷,促进血肿吸收及消散。血肿如有感染,应予切开,清除脓液及腐败的血凝块,建立引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三)刺、割伤
被刺、割伤(incised and punctured wound)的皮肤和软组织有裂口,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入物可将砂土和细菌带入创口深处。切割伤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引起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刺、割伤的治疗应早期行外科清创术。颌面部由于重要结构较多,清创时应注意探察面神经分支和腮腺导管有无断裂,防止漏诊。
(四)撕裂或撕脱伤
撕裂或撕脱伤(lacerated wound)为较大的机械力作用于组织,当超过组织的耐受力时,将组织撕裂甚至撕脱。如经常见到头发卷入机器中而导致大块头皮撕裂或撕脱,甚至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眼睑同时撕脱。动物致伤也常导致撕脱伤。撕脱伤的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创口边缘多不整齐,皮下及肌肉组织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时有组织缺损。撕裂的组织如与正常组织相连,应及时清创,将组织复位缝合。与正常组织少量相连或基本脱落的组织,如位于象鼻翼、眼睑及耳垂等重要部位,仍不能放弃游离移植的可能,因为颌面部血运好,愈合能力强,仍有可能再植成功。如完全撕脱的组织有血管可行吻合者,应即行血管吻合组织再植术。如无血管可供吻合,伤后6h内将撕脱的皮肤在清创后,切削成全厚或中厚皮片作再植术。如撕脱的组织瓣损伤过重,伤后已超过6h,组织已不能利用时,则在清创后切取皮片游离移植,消灭创面。如有组织缺损可早期使用皮瓣技术修复缺损。
(五)咬伤
咬伤(bite wound)在城市及农村中均可见到,有狗咬伤、其他宠物咬伤,偶见鼠咬伤。农村及山区还可见狼、熊等野兽咬伤。亦可见到人咬伤。大动物咬伤可造成面颊部或唇部组织撕裂、撕脱或缺损,常有骨面裸露,外形和功能毁损严重,污染较重。处理咬伤时应根据伤情,清创后将卷缩、移位的组织复位、缝合。如有组织缺损则用邻近皮瓣及时修复。缺损范围较大者,先作游离植皮消灭创面,待后期再行整复。如有骨面裸露且无软组织可供覆盖者,可行局部湿敷,控制感染,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再作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对狗咬伤的病例,应预防狂犬病。
口腔颌面部损伤清创术
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或经过急救后全身情况好转,条件具备,即应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debridement)。清创术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组织愈合的基本方法。一般原则是伤后越早进行越好,总的原则是6~8小时内进行,对于颌面部创口,由于血液循环丰富、组织抗感染能力强,因此可以不拘泥于这个时间,超出这个时间的创口仍可以做清创处理和早期缝合创口。清创术主要分以下步骤:
(一)冲洗创口
细菌在进入创口6~12h以内,多停留在损伤组织的表浅部位,且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过机械的冲洗予以清除。先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然后用肥皂水、大量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周围的皮肤,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洁净剂擦净干净,然后在局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和1%过氧化氢液交替冲洗创口,也可以用低浓度碘伏擦洗或浸泡创口,同时用纱布反复擦洗创面,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和异物。在清洗创口的同时,可进一步检查组织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二)清理创口
创口冲洗后,作皮肤消毒、铺巾,进行清创处理。清创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受伤组织。除确已坏死的组织外,一般仅将创缘略加修整即可,可根据损伤组织的色泽、质地、有无出血方法判定损伤组织的预后。但对唇、舌、鼻、耳及眼睑等重要部位的撕裂伤,即使大部分游离或完全离体,只要没有感染和坏死,也应尽量保留,争取缝回原位,仍有成活的可能。对于枪伤、爆炸伤创口,由于组织损伤比平时伤严重,可在清创时对损伤组织作少量切除,以利于创口愈合。
清理创口时应尽可能去除异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钳去除嵌入组织内的异物。组织内如有金属异物,表浅者可用磁铁吸出,深部者要通过X线摄片或插针X线定位后取出。如创口有急性炎症、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准确、术前准备不充分或异物与伤情无关者,可暂不摘除。
口腔颌面部重要结构较多,清创时应注意探察有无面神经损伤、缺损、腮腺导管损伤以及有无骨折发生等,特别是面颊部及腮腺咬肌区损伤时,如有这些结构的损伤,应争取在清创后一期进行修复,如行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腮腺导管重建及骨折内固定术,防止漏诊。
(三)缝合
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能力强,即使在伤后24h~48h以内,均可在清创后严密缝合。甚至可超过48h,只要创口没有明显化脓感染或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仍可以作严密缝合。对估计有可能发生感染者,可在创口内放置引流物。已发生明显感染的创口不应作初期缝合,可采取局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处理。
缝合创口时,要先关闭与口、鼻腔和上颌窦等腔窦相通的创口。对裸露的骨面应争取用软组织覆盖。创口较深者要分层缝合,消灭无效腔。面部皮肤的缝合要用小针细线,创缘要对位平整,缝合后创缘要略外翻。尤其在唇、鼻、眼睑等部位,更要细致地缝合。
如有组织缺损、移位或因水肿、感染,清创后不能作严密缝合时,可先作定向拉拢缝合,使组织尽可能恢复或接近正常位置,待感染控制和消肿后再作进一步缝合。这种定向拉拢缝合法常用纽扣褥式减张缝合(图1)。

图1 纽扣褥式定向缝合法
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
(一)舌损伤
舌损伤(lingual injury)的处理有以下原则
1.舌组织有缺损时,缝合创口应尽量保持舌的长度,将创口按前后纵行方向进行缝合。不要将舌尖向后折转缝合,防止因舌体缩短而影响舌的发音功能。
2.如舌的侧面与邻近牙龈或舌腹与口底黏膜都有创面时,应分别缝合各自的创口。如不能封闭所有创面时,应先缝合舌的创口,以免日后发生粘连而影响舌的活动。
3.舌组织较脆,活动度大,损伤后肿胀明显,缝合处易于撕裂,故应采用较粗的丝线(4号以上缝线)进行缝合,进针距创缘要大(>5mm),深度要深,最好加用褥式缝合,力争多带组织,打三叠结并松紧适度,以防止因肿胀而使创口裂开或缝线松脱。
(二)颊部贯通伤
颊部贯通伤(penetrating injury of cheek)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关闭创口和消灭创面。
1.无组织缺损或缺损较少者,可将口腔黏膜、肌肉和皮肤分层缝合。
2.口腔黏膜无缺损或缺损较少而皮肤缺损较大者,应严密缝合口腔创口,隔绝与口腔相通。颊部皮肤缺损应立即行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或作定向拉拢缝合,遗留的缺损待后期修复。
3.较大的面颊部全层洞穿型缺损,可直接将创缘的口腔黏膜与皮肤相对缝合,消灭创面。遗留的洞穿缺损待后期进行修复。但伤情条件允许时,也可在清创后用带蒂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植皮术早期修复洞穿缺损。
(三)腭损伤
腭损伤(palatal injury)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硬腭软组织撕裂作黏骨膜缝合即可。软腭贯通伤应分别缝合鼻腔侧黏膜、肌肉和口腔黏膜。如硬腭有组织缺损或与鼻腔、上颌窦相通者,可在邻近转移黏骨膜瓣,封闭瘘口和缺损,或在硬腭缺损两侧作松弛切口,从骨面分离黏骨膜瓣后,向缺损处拉拢缝合(图2)。松弛切口骨面裸露处可自行愈合。如腭部创面过大,不能立即修复者,可作暂时腭护板,使口、鼻腔隔离,以后再行手术修复。

图2 腭部贯通伤缝合法
(1)两侧松弛切口 (2)向中部推移缝合 (3)旋转黏骨膜瓣切口 (4)黏骨膜瓣转移修复
(四)唇、舌、耳、鼻及眼睑断裂伤
对唇、舌、耳、鼻及眼睑断裂伤,如离体组织尚完整,伤后时间不超过6h,应尽量设法缝回原处,以减轻因组织丢弃给日后修复带来的困难。缝合前,离体组织应充分冲洗,并浸泡于抗生素溶液中备用。伤区创面彻底清创,并修剪成新鲜创面,用细针细线将离断组织作细致的缝合。术后妥善固定,注意保温,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条件者可加用高压氧和高氧液治疗 ,以增加成活的几率。如修复失败,可在瘢痕软化以后采用其他外科技术修复。
(五)腮腺、腮腺导管损伤
腮腺区经常遭受切割伤或撕裂伤,导致腺体暴露、导管断裂和面神经损伤,首诊时要注意对该部位的检查,尤其是导管与面神经的损伤。
对于单纯腮腺腺体损伤(parotid gland injury),清创后对暴露的腺体作缝扎,然后分层缝合创口。为避免涎瘘的发生,术后伤区作绷带加压包扎7d左右,其间可辅助抗唾液腺分泌药物。
对于腮腺导管损伤(parotid duct injury),如清创中发现导管断裂,可用5~7/0缝合线作端端吻合。如果有导管破损而不能拉拢缝合时,可就近在耳屏前作小切口,取一段颞浅静脉作移植重建,如清创时未发现导管断裂或未进行吻合,最终将形成涎瘘,可在后期进行处理。
(六)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损伤(facial nerve injury)原则上应争取早期处理(3个月以内);后期处理(1年以上)疗效多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