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颌面部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约80%发生于面颈部软组织。发生在人体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i),为口腔内正常菌群中的腐物寄生菌。本病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患病或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
病因学
人类放线菌病是由牛型放线菌感染。通过拔牙创、龋洞、牙周袋、阻生牙的冠周袋、口腔溃疡、颌面损伤等途径引起面颈部软组织或颌骨的感染。
病理学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过程。其病理组织特点是有放线菌团的慢性肉芽组织团块。放线菌团肉眼所见似“硫磺颗粒”,镜下见为分枝状的棒体,形态不规则,革兰染色阳性,属厌氧菌。菌团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在继发化脓感染时,有中性核白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放线菌易被氧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敏感。
2.口服碘制剂,5%碘化钾,3次/日。
3.免疫疗法用放线菌溶素皮内注射,有一定疗效。
4.手术治疗
(1)脓肿形成或瘘孔坏死肉芽组织增生,手术切开排脓或刮除肉芽组织。
(2)颌骨死骨形成,行死骨刮除术。
(3)病灶切除术。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田卫东;吴煜农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查房手册,第1版,978-7-117-21274-8,2015.10
临床诊疗指南 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第1版,978-7-117-23216-6,2016.09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