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
中文别名 :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是指同时累及双侧下颌下、舌下、颏下等口底多间隙的广泛急性感染。该区域内有众多附着于下颌骨、舌骨及舌的肌肉,走行纵横交错,其间充满着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从而使口底诸多间隙彼此互相沟通。一旦发生感染,极易向周围扩散,导致口底蜂窝织炎。感染可以是化脓性的,也可以是腐败坏死性的,后者又称卢德维希咽峡炎(Ludwig’s angina),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当口底多间隙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时,可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颈部甚至到达纵隔形成更为严重的颈部多间隙感染或纵隔脓肿。近年来,急性下行性纵隔脓肿的临床报道有增多趋势,是一种发展迅速的致死性疾病,死亡率高达40%~50%,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口底蜂窝织炎的感染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下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扁桃体与口咽部感染、口腔软组织及颌骨损伤等。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则是以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口底蜂窝织炎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其主要危险是呼吸道梗阻和全身中毒反应。故治疗应首先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进行全面及时的抢救。采用静脉途径大剂量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全身给予支持疗法,如输液、输血,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积极抗休克治疗;适量应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考虑是否作气管切开术。
局部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减轻张力,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避免机体吸收毒素而加重病情发展。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切开引流,应选择在红肿及波动感最明显的部位作切口,亦可先行穿刺确定脓肿位置后作切口;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切开引流则应作广泛性切口。切开引流在局麻下进行,由一侧下颌角至对侧下颌角,作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衣领形切口;有时还可在颏下至舌骨前作一纵向切口,使切口呈倒T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广泛剥离每个间隙,以保证充分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4~6次/d,以改善厌氧环境。创口内以橡皮管引流或盐水纱条填塞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