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颊间隙感染
颊间隙感染
作者
田卫东;吴煜农
局部解剖及感染来源

颊间隙的解剖境界其皮肤侧是上界颧骨、下界下颌骨下缘、前界鼻唇沟、后界咬肌前缘;其黏膜侧是前到口角,后达翼下颌皱襞,上、下界为口腔前庭沟;颊部的外侧壁是颊皮肤,内侧面是颊黏膜(图1)。

图1 颊部解剖

颊部以颊肌和咬肌为界,又可分成两个区域:①颊肌外侧后部间隙:此间隙位于颊肌和咬肌之间,后界翼下颌韧带、翼内肌前缘和下颌支前缘,又叫做颊间隙。此间隙充满颊脂体与疏松组织并向上伸入颞下间隙。此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智牙冠周炎、上颌磨牙的感染或咬肌间隙和颞下间隙感染的扩散。②颊肌外侧前部皮下组织:前界咬肌前缘并前通颊肌外侧的前部皮下组织,是狭义的颊间隙。此区域的范围就是颊部皮肤的范围,是咬肌前方的颊肌外侧皮下组织。内含颊脂体、疏松结缔组织及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和淋巴结。即自上而下横行排列有面神经颧支、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颊支、下颌缘支及颊长神经;还有面静脉和面动脉斜行通过上述神经的深方;以及颊、颌上两组淋巴结。

此区的蜂窝织炎多来自颊部的淋巴结炎的扩散,也可以是上、下颌磨牙,皮肤疖肿及邻近间隙感染的扩散。

感染的扩散

可向周围的咬肌间隙、颞间隙和颞下、翼下颌、下颌下等间隙扩散。

临床特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脓肿切开

按美观要求,颊间隙脓肿尽可能从口内颊黏膜切开引流(图2)。应在颊黏膜的下份作平行于牙列的横切口,长约2~3cm。因为低位切口有利于脓液的引流且不损伤腮腺导管。切开黏膜后,用弯止血钳插入黏膜下的脓腔引流。当颊部皮下脓肿时,止血钳还需分开颊肌后才能进入脓腔。

图2 颊部脓肿的口内切开引流

颊部皮下脓肿较广泛或较表浅时,可选用皮肤下颌下切口(图3),于下颌下缘下1.5cm处,平行于下颌下缘作2~3cm长的皮肤切口,用大弯止血钳从皮下由下而上越过下颌下缘,进入颊间隙,扩腔排脓,冲洗,置入引流条,次日换药。

图3 颊部脓肿的口外下颌下切开引流(A、B)

概述
颊间隙的解剖境界其皮肤侧是上界颧骨、下界下颌骨下缘、前界鼻唇沟、后界咬肌前缘;其黏膜侧是前到口角,后达翼下颌皱襞,上、下界为口腔前庭沟;颊部的外侧壁是颊皮肤,内侧面是颊黏膜(图1)。 1部解剖 部以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2975-3
上一篇:眶下间隙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