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概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概念: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间潜在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炎症呈弥散性者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性者称为脓肿。

流行病学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途径特点:口腔颌面部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外伤性、医源性(如麻醉穿刺)、血源性少见。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治疗从三个方面考虑:局部治疗;全身抗菌药物的应用;全身支持疗法。

1.局部治疗

包括:感染早期局部治疗;脓肿切开引流;病原灶的治疗。

(1)感染早期局部治疗:感染早期为弥散性急性蜂窝织炎,局部发红,扪及较硬。局部可采用热敷:用温热水、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外敷消炎止痛的药物有:鱼石脂软膏、六合丹、金黄膏(散)等。促进炎症吸收消散。

(2)脓肿切开引流。

(3)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2.全身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尽早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

(2)根据感染来源和临床表现等推断可能的病原菌,立即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联合应用抗需氧菌和抗厌氧菌药物,初始治疗宜静脉给药,病情明显好转后可改肌注或口服。

(4)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结合经验治疗的效果调整用药。

3.全身支持疗法

(1)高热的对症治疗:高热可以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高热,进食困难或食欲差,应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注意患者已患有的慢性疾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防止已患慢性疾病的加重及影响感染的治疗。

(4)注意严重并发症的发现与早期防治,如败血症、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膜脓肿等。

(5)注意全身营养。

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注意事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田卫东;吴煜农
来源
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口腔科医生手册,第1版,978-7-117-24154-0
上一篇:智牙冠周炎 下一篇:眶下间隙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