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呼气异味(口臭)
呼气异味(口臭)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ral malodor

中文别名 :口腔异味

作者
曹采方
英文别名
oral malodor
概述

呼气异味(breath malodor)亦称口腔异味(oral malodor),它是指人们在呼吸时呼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也可直称为口臭(halitosis),临床上为避免刺激患者,常称之为口气。之所以称为呼气异味,是因为呼出的不愉快气味不仅限源自口腔,有些不良气味来自口腔以外的原因,只是通过呼气时排出,故本文使用呼气异味一词。随着人们社交增多、对自身舒适度的要求提高,口臭已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和口腔科患者的主诉症状之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2011年初诊患者中以口臭为主诉者占16. 8%,仅次于牙龈出血)。国内外文献报道在人群中有口臭者约占20%~50%不等,性别差异报道不一,一般以男性较多,而女性则寻医率较高。我国学者2007年对北京地区2000名15~64岁城乡居民的调查发现27. 5%有呼气异味(感官法检查)。

对自觉有口臭者进行检查可发现有3种情况:多数人为真性口臭,即检查者用鼻闻或用仪器检测确认有呼气时的异味;而约有30%~40%人未能检出异味,称为假性口臭(pseudohalitosis);更有少数人在检测阴性的情况下仍坚称自己有口臭,则可诊为“口臭恐惧症(halitophobia)”。有研究认为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惧症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最好有多学科医师(包括心理医师)参与诊治。

呼气异味可以是生理性或暂时性的,也可是病理性的。生理性口臭常见于晨醒时,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唾液流量减少,口腔的活动减少,使细菌的代谢活动增加,产生更多的异味,在进餐后和刷牙后即能消失。饥饿时也可有类似的口腔异味。某些饮食如大蒜、葱、萝卜以及吸烟、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如甲硝唑)等也可引起暂时性的呼气异味。有些妇女在排卵日和月经前后呼气中的挥发性硫化物浓度可增加2~4倍,导致暂时性口臭。以上所述都不构成健康问题。病理性口臭则是指持续的慢性呼气异味,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

呼气异味的成分及形成

人的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150种不同分子,有的成分在低浓度时即可构成口臭,主要是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由口腔内的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例如蛋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等)所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主要成分为硫化氢(H2S)、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CH3SH)和二甲基硫化物[(CH32S]。除VSC外,还有一些挥发性脂肪酸(如丁酸、丙酸等)、二胺类化合物(吲哚、尸胺、粪臭素等)也可引起口臭,它们的挥发性较弱,引起的臭味相对较轻。

产生VSC的主要细菌是G-厌氧菌,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福赛坦氏菌等,也有某些G+菌如消化链球菌属,这些细菌大量存在于唾液、牙周袋、龈沟液、舌背等处,能分解口腔内潴留的食物残屑、脱落细胞等转变为游离氨基酸,进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和有机酸、短链脂肪酸等。体外实验也证明这些菌的产臭气能力,用含半胱氨酸、蛋氨酸的液体含漱,可很快在口气中产生VSC。因此,清除和减少口腔内的细菌和保持口腔清洁是消除口臭的重要方法。

呼气异味的来源

1.源自口腔内的口臭

文献报告80%~90%的口臭源自口腔。但也有一些患者因非口腔原因导致口臭,临床上应予鉴别。Quirynen等(2009)报告2000名口臭门诊的患者中,76%为口源性,仅4%为口腔以外和耳鼻喉来源,还有16%为假性口臭。口腔内众多因素能导致异味,目前一致公认舌苔和牙周病是口臭的主要原因。

(1)舌苔

舌背的面积约25cm2,表面布满的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使舌表面形成无数凹陷和凸起,提供细菌极佳的黏附生长空间,舌背是口腔内细菌最密集处,也是唾液细菌的最主要来源。滞留于舌背的食物残屑、脱落细胞成为细菌降解的底物,并成为口腔异味的最主要来源。舌苔所产生的异味主要来源于H2S。有人报告舌苔厚者含菌量比无舌苔者多25倍,细菌门类也多,但并未发现有与口臭有关的特殊菌,所以,减少细菌量是消除口臭的主要方法。前述对2000名口臭患者的原因分析表明舌苔占43%,明显高于牙周炎和牙龈炎(11%),牙周病和舌苔并存者为18%。北京地区居民调查也发现舌苔面积与VSC水平显著正相关,为最主要因素。文献报告刮除舌苔可明显降低VSC水平并维持数小时。

(2)牙周炎

是口臭的第二位原因,其异味来源主要是甲基硫醇。国内和国外调查结果均显示VSC水平与牙龈出血指数、牙石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及数目相关。反过来,VSC也能对牙周袋上皮、结缔组织起损害作用,甲基硫醇能和内毒素、白介素共同激发前列腺素和胶原酶的生成,进一步加重牙周破坏。有学者发现牙周炎患者的舌苔远比无牙周炎者多,且牙周致病菌可在舌背定植,牙周炎和舌苔可能共同引起口臭。但是,也有一些牙周炎患者并无口臭。

(3)其他牙源性疾病

口腔内未治疗的龋齿、不良修复体(尤其是夜间不摘除义齿者)、食物嵌塞、干槽症、阻生齿、口腔溃疡、肿瘤等,可因细菌堆积和食物残留而产生异味。唾液从涎腺导管中流出时是无菌的,它具有清洁口腔和稀释异味的作用。然而,在不洁的口腔中,唾液可以携带大量细菌达到1亿CFU/mL。在一些长期口干患者,唾液流量减少,口腔清洁作用降低,易使舌苔和牙菌斑堆积。

上述因素在个体身上可以是多因素并存并相互影响的。例如,有人报告牙周炎患者的舌苔比其他人高出6倍,而其中厌氧菌大多来自牙周袋;比利时学者报告18%的口臭者有牙周炎和舌苔并存。因此,在临床寻找口臭原因时应全面仔细检查口腔各部位,消除多方面因素。

2.口腔以外来源的口臭

在主诉口臭的人群中有少部分人的异味并不源于口腔,而是由身体其他部位或系统的异常所产生的异味,通过口腔呼出,因此称为“呼气异味”似较“口腔异味”更为准确。口外来源的异味约占4%~10%。常见原因如下:

(1)呼吸系统

较常见的为耳鼻喉疾病如慢性或化脓性扁桃体炎,其深陷窝内可潴留大量细菌、食渣甚至形成扁桃体石,可腐败、发酵产生异味。鼻炎和鼻内异物(常发生于儿童和智障者)、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和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慢性气管炎、肿瘤等的分泌物均可导致呼气异味。

(2)胃肠系统

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反流的胃酸刺激黏膜发炎并产生异味。有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硫化氢,因而可能与口臭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

(3)代谢异常

有些不良气味并非直接产生于呼吸道或胃肠道,而是某些疾病导致的代谢异常产生一些臭味物质进入血流,通过肺泡气体交流携带至呼吸道呼出,导致口臭。血流携带的非口腔源的挥发性硫化物主要是二甲基硫化物(dimethyl sulfide)。较明确的如未控制的糖尿病体内酮体堆积,可呼出烂苹果味。胰岛素抵抗可导致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高,并非由H2S和甲基硫醇所引起。肾衰竭可引起二甲胺、三甲胺升高产生鱼腥味。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者产生二甲基硫化物(CH32S进入血流而被呼出。更有少数药物服用后,其中的含硫成分可通过血流被呼出。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处理原则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牙周病学(第4版本科口腔含实习教程附光盘),第4版,978-7-117-16482-5
上一篇:牙根面敏感 下一篇: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