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granulocytosis
中文别名 :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作者
孟焕新;曹采方
英文别名
malignant neutropenia
概述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又称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malignant neutropenia),是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童中少见,主要见于25岁以上成人,由循环粒细胞突然减少引起。
病因学
50%的发病者有用药史,有些病因不明,也有先天性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由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减少引起,或是脾或白细胞凝集引起周围中性粒细胞的破坏增加所致。不同的药物以不同的作用方式引起白细胞减少,如由免疫机制通过白细胞凝集引起周围白细胞的破坏,氯丙嗪以毒性剂量直接作用于骨髓。已知与粒细胞减少有关的药有镇痛药、吩噻嗪、磺胺、磺胺衍生物、抗甲状腺素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菌药、咪唑类等。其他因素如某些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支原体等感染,放射线照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原发或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障等,均可发生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2000mm3,几乎无多形核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骨髓显示缺乏粒细胞和浆细胞,但淋巴细胞和网织细胞可增加。
治疗
药物引起的本病虽然表现为急症,但预后较好,停药后大部分可恢复;牙周治疗和全身治疗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症。
来源
牙周病学,第1版,978-7-117-16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