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regnancy gingivitis;pregnancy- associated gingivitis

作者
吴亚菲
概述

妊娠期龈炎是由于妊娠期特有的雌激素的失衡引起,牙菌斑堆积引起炎症一过性加重,同时还存在一些雌激素增高后易生长的牙周致病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导致的疾病的发生。牙菌斑得到控制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一旦发作,可能很难控制。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病因学

1.局部因素

菌斑微生物仍然是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妊娠期的妇女若不注意维护口腔卫生,致使牙菌斑、牙石在龈缘附近堆积,易引发牙龈炎症,若同时有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存在,更易加重牙龈的炎症。

2.全身因素

妊娠不是引起牙龈炎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菌斑的存在,妊娠并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妊娠期龈炎的发生,只是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使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或改变了特性。牙龈是女性激素的靶组织,妊娠时血液中的女性激素(特别是黄体酮)水平增高,妊娠6个月以后可达平时的10倍,这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加,加重了牙菌斑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人认为内分泌的改变会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变牙龈对菌斑的反应。妊娠期龈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细菌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中间普氏菌明显增多而成为龈下优势菌,该菌的数量、比例及妊娠期龈炎的临床症状随妊娠月份及血中黄体酮水平的升高而变化;分娩后,中间普氏菌的数量降至妊娠前水平,临床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有学者认为黄体酮在牙龈局部的增多为中间普氏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病理学

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多血管的、大量炎细胞浸润的炎症性肉芽组织。牙龈上皮增生、上皮钉突伸长,表面可有溃疡,基底细胞有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结缔组织内有大量散在分布的新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的纤维间质水肿,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有的牙龈乳头可呈瘤样生长,称妊娠期龈瘤,实际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发生在妊娠期的炎性血管性肉芽肿。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其程度超过了一般情况下牙龈对慢性刺激的反应,致使牙龈乳头炎性过长而呈瘤样表现。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与慢性龈炎相似。但应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全身药物治疗,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1.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由于牙龈易出血和患者处于妊娠期,故操作时应特别仔细,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出血和疼痛。

2.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卫生教育,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患者一定要认真地做好菌斑控制和必要的维护治疗,严格控制菌斑。

3.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如牙龈炎症肥大明显、龈袋有溢脓时,可用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也可使用刺激性小、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含漱液,如1%过氧化氢液。

4.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后,牙龈的炎症和肥大能明显减退或消失。对一些体积较大的妊娠期龈瘤,若已妨碍进食,则可在彻底清除局部刺激因素后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个月内,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术中应避免流血过多,术后应严格控制菌斑,以防复发。

预防

怀孕前及妊娠早期应及时治疗原有的慢性龈炎,整个妊娠期应严格控制菌斑,可大大减少妊娠期龈炎的发生。

来源
牙周病学(第2版),第2版,978-7-117-33334-4
牙周病学(第4版本科口腔含实习教程附光盘),第4版,978-7-117-16482-5
下一篇:白血病的牙龈病损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