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面色素通常与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有关。
(一)食物和化学物质
一些食物如茶叶、咖啡、饮料、嚼槟榔等易使牙面着色。某些金属色素进入口腔,可沉积于牙面或渗入牙组织,形成不易去除的颜色。此外,抗菌斑的药物氯己定(洗必泰)也能引起牙面、舌黏膜等部位着色。良好的个人卫生措施有助于预防或减少牙面着色。
(二)烟草
长期吸烟可使焦油沉积于牙面,形成烟斑,使牙面呈黄色、褐色或黑色。烟斑在牙面的分布以下前牙舌侧和上磨牙腭侧为最多,主要集中在颈1/3处牙面、邻面和点隙裂沟处,可随菌斑散在分布,呈不规则点状,或在龈缘处呈狭窄带状,或形成宽厚坚实的柏油样块,甚至扩展到整个牙冠。烟斑常与牙面的菌斑牙石结合,使牙石呈黑色,甚至还有烟斑渗透到釉小柱,故不易除去。烟斑沉积不仅是简单的物理沉积过程,还有复杂的化学成分的因素。烟斑量和吸烟量不一定成比例,还与口腔卫生情况、烟草燃烧温度、烟气成分、口腔中的烟气走向及停留时间等有关。
牙面着色本身对牙龈刺激不大,主要影响美观,但由于色素往往沉积在菌斑牙石上,故它可作为口腔卫生情况和微生物多少的指标。大而厚的色斑沉积物能提供菌斑积聚和刺激牙龈的粗糙表面,继而造成或加重牙周组织炎症。
如上所述,局部促进因素可妨碍龈下菌斑的去除或促进菌斑的积聚,甚至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因此,发现并且尽可能地去除可导致疾病发展的菌斑滞留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医源性因素,例如修复体的龈下边缘、悬突、过大的修复体以及未抛光的表面均要避免。同样,对于某些病例,颈部釉突、釉珠、舌侧沟要去除或者改形以利于菌斑控制。解剖学变异,尤其在后牙,不好改形。然而,认识到这些解剖学变异的潜在危害以及及早发现异常,有助于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附着丧失。